二十多年前,一部名为《孽债》的热播电视剧把一代中国人的目光引向了祖国大西南边陲的云南西双版纳。通过电视剧的持续播出,人们知道了云南边境地区有一个遍地是热带雨林和小乘佛教寺庙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看到许多孔雀和大象,当地人住在傣族寨子里,每天可以去茶园里采茶……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将去到西双版纳自驾游,寻找电视剧中展现的各种美好。
实际上,“西双版纳”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而是从古老的傣语里演化而来的一个词,意思是“12块稻田组成的区域”。在古时候,这里特指云南最南端的十二处行政区域。如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只有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等一个县级市和两个县域地区。如今这里已经成了旅游大省——云南的一块金字招牌,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不计其数。
从省会昆明自驾游过来,虽然有昆磨高速公路的便利优势,但沿途山地多,弯道多,桥梁隧道多,限速区域多(很多地方限速只有80~90公里/小时),即使路不安排其他游览项目,近公里的路程也要走9个小时左右,最终我们由于在路上耽搁了时间,并没有如期抵达首日的旅行目的地——勐海县,而是住在了它隔壁的普洱市。
众所周知,普洱市是个新的名字,它在年以前其实叫“思茅市”,而当地改名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普洱茶的名气大,国民的广泛认知度相对更高。不过,在当时来说,一个正经的地级市因为一种植物而改名,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了。后来事实证明,这方法很奏效,如今不仅普洱市的名气越来越高,游客越来越多,甚至还登上过媒体评选的“中国改名最成功城市”的榜单前三名!既然普洱市因茶出名,我们来了就该去探访一下当地的古老茶山才对。
第二天一早,朋友推荐的当地向导已经提前到了会合地点等待我们。他会带着我们去探访一座著名的古老茶山。听向导说,普洱当地最著名的几处茶山和茶园都设在相邻的西双版纳境内,所以说,正宗“普洱茶”的发源地是在西双版纳,而不在普洱市。向导的说法,这让我们一干游客大惑不解。
从宾馆的所在地驾车出发,我们前往相邻的西双版纳勐海县。路况不错,甚至有时高速公路会从森林中穿过,打开车窗就可以呼吸到最清新的森林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当看到路边“野象谷”的旅游提示牌时,我意识到这里已经是西双版纳的地界了。
我们的向导实际上并不是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他只是我北京一位朋友的朋友,但小伙子非常热情,无论在普洱还是西双版纳,他都非常熟悉,一路上跟我们介绍了许多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次他带我们来看的就是西双版纳勐海县一处名气很大的古茶园——贺开古茶山。
汽车驶入古茶山的山路,道路两旁开始出现一片片奇特的“树林”。向导说,“这不是普通的树,而是茶树,其中许多都有几百年的树龄了,也正是有了这些高大茂密的茶树,贺开村才能称之为‘古茶山’”。
我们几个人都没有见过如此高大的茶树,虽然以前在福建武夷山和浙江杭州都参观过茶园,但却和这里的茶园完全不同:首先这里的气候环境并不湿润,干燥的环境怎么能产出滋味浓醇的上等普洱茶呢?其次,这里的茶叶全部长在“树”上,而不是在生在低矮的小乔木或者灌木上,这还真有点颠覆了我对茶的有限认知!
向导说,这种茶树属于大叶种晒青茶,品种和习性都和我国东南部地区的茶种不同,不仅植株高大,而且有着喜欢阳光的特性。我们在茶山上看到的茶树大多都是5、6米高,甚至还有10多米高的老茶树,据说这种高度的茶树树龄已有三百多年,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据说,这里的采茶人不能像别的地方一样,只要在茶园里来回穿梭采摘就行,他们必须爬上茶树,才能摘到鲜嫩的叶芽。
经向导的介绍,我才渐渐解开了关于“普洱茶产地”的谜团。原来,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大多数产自西双版纳境内的六处古茶山(即易武茶山、倚邦茶山、攸乐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和革登茶山),但那时当地茶农总是把产自西双版纳的茶叶先运到普洱(思茅)的交易集散地,再由马帮或者外地客商买下运出云南,久而久之,外人就把从当地买到的茶称之为“普洱茶”。
数百年间,大家对此并没有觉得不妥,甚至并非普洱茶主产区的前思茅市,都把名字抢注为“普洱市”了!按说普洱市改名成功的背后,其实也少不了西双版纳茶农的巨大贡献才对。至此,“普洱茶,版纳造”的谜团终于解开:如今名震国内外的普洱茶,其真正的娘家原来正是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