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i5vcyyv.html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文
最近,国内某母婴类社区平台发布了《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其中有一条调研结果引人注目——
中国年轻父母全职在家的比例逐渐上升,占比58.6%。
另一个有意思的调查,来自于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他们对位已婚夫妻进行了一项调查,对于男性成为全职爸爸,女性赞成的比例是45.8%,男性赞同的比例竟然更高一些,达到了52.4%!
而这种趋势,不光适用于中国。
在美国,有将近40%的已婚女性比配偶挣得多,因此也使得全职爸爸的比例不断上升。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女性经济能力的质疑越少,全职爸爸和全职妈妈的比例就会越均衡。
话虽如此,受到传统意识和社会偏见的影响,全职爸爸在中国多少还是有点儿“水土不服”,许多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男人全职带娃,会带成什么样?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全职爸爸》。
这是一个上海家庭的真实故事,女作家毛利和丈夫小陈,在儿子出生后不久曾约定:将来谁先成功了,另一半就回来带孩子。
几年后,毛利的一部小说卖了版权,入账一百多万,事业也蒸蒸日上。
她对丈夫说: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
毛利给丈夫两万月薪,“包养”他三年,让他成为全职爸爸,于是,一个上海家庭的角色互换实验开始了。
你一天到晚到底在忙什么?
“你一天到晚都在忙什么?”据说,这句话堪称杀死全职妈妈的金句。
现在,全职爸爸小陈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做早餐、吃早餐、送孩子上幼儿园、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买菜、为儿子幼升小查资料、做调研……一直到下午接孩子,晚上陪孩子写作业、读英语、骑完车、洗完澡,讲完睡前故事,一天的忙碌才算结束。
而这个时候,妈妈毛利已经喝着啤酒、啃着鸭脖,看完了世界杯每天的头一场比赛。
小陈称自己为“每天在线二十多个小时的优秀员工”。
所以,当毛利有时候不经意地脱口而出“你一天到晚都在忙什么”的时候,小陈就会迅速弹起来反问:“你不知道我有多忙吗?”
愤怒、委屈溢于言表。
年的日剧《逃避可耻但有用》中,女主角向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务的男主角提出“契约婚姻”的建议,即把“家庭主妇”当成一份工作,并且算出了这份工作的“年薪”——按当时的汇率来算,相当于19.7万人民币。
当时日本的大多数人认为,已婚女性就该好好在家“相夫教子”,而另一方面,又在抹杀其作为“家庭主妇”创造的价值,因为没有人需要对此付出应付的报酬(包括尊重),自然理所应当地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
意识到家务劳动也是有价值的日本全职妈妈们,纷纷晒出了自己的日程表:
右边的日程表,是家里有婴儿的情况下,全职妈妈早上4点起床,晚上1点才能睡,一天只能睡三个小时!
而左边的日程表,是孩子长大些的情况,同样也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不停歇。
因此,当她们听到“你一天都在忙些什么”的时候才会尤其愤怒。
“只有真正付出过努力劳动的人,才会因为被轻视而愤怒,我很欣慰。关于全职爸妈这个职业,经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吃饱了撑的去干的闲差,小孩无论如何都会长大。”
爸爸带娃,优势到底在哪儿?
其实,爸爸回家带娃也是有优势的。
首先,体力是绝对的优势。
五、六岁的小男孩儿,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骑着小车冲出去时,妈妈一般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追在身后,过不了几分钟,就被儿子甩得无影无踪。
但是爸爸小陈买了辆平衡车,随时可以跟上儿子的步伐,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自从爸爸开始带孩子之后,儿子明显续航时间短了,以前他能精神到夜里十一二点,现在每天晚上十点左右,居然没动静了。
爸爸的策略就是:尽可能把小孩的电放完,让他自动关机,上床睡觉。”
当然,这么做的代价就是:爸爸也累得够呛。
小陈每天晚上十点,都会累倒在儿子的小床上,成为全中国作息时间最健康的中年男子。
因为,明天又是一场近身搏斗。
接下来的这个优点,是在同一个小区的大妈们袖着手总结出来的:懂得放手。
妈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娃,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