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题:请不要轻易对送孩子上大学说不
每年金秋九月大中专院校开学的时节,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报到都是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什么富裕人家送孩子的车辆挤满校园内外啦,贫寒人家的父母打地铺睡满学校操场、体育馆啦,总能引起公众的眼球。好像刚进大学校园的新生,大包小包的行李是由亲友帮着搬运收拾的,就是他们不能独立自主的铁证;好像新生不是自己千里迢迢从家乡赶来学校报到的,就意味着他们缺少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我不知道敢于这么武断的论者有没有成为人之父母,他又能否做到在自己的孩子考入大学的时候毅然决绝地让孩子一个人出门远行,我却敢说,送孩子去大学报到,不只是因为孩子尚未独立那么简单。谁都知道,如今将要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90后独生子女是主力*。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让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从小既吃不了多少苦头,也难受挫折的磨练。更由于他们十几年的成长历程基本上就是简单的家和学校之间的两点一线,所需要用心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样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他们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是陌生的,一时之间也是难以适应的。既然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的的确确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你能相信他们从家门口走到大学校门口就能适应社会吗?社会是复杂的,恐怕没有一个家长放心让自己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独自去大学报到。如果真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面对挫折挑战的能力,需要改变的是整个家庭、学校教育理念,请不要苛求从去大学报到之行开始,这样的风险,父母心理上承担不起。事实上,即便高校扩招十余年之后,优质的高等教育依然是稀缺资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依然是同龄人中的少数。虽然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有目共睹,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可是孩子考上大学对于父母来说,在亲朋乡邻中间依然是值得骄傲欣慰的喜事,可以无形之中提升他们自己的影响和地位。在这种心态怂恿之下,送孩子去大学报到对于父母来说更像是仪式,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送孩子去大城市的父母来说,这将使得他们自身的资本得到再一次提升。所以即便是贫寒的家庭,他们宁肯露宿街头也不会错过这次机会,你能说他们的孩子也都是从小娇生惯养没有独立自主精神吗?再者,很多父母是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他们一心把孩子教育好也是因为他们心中依然怀着那个或许再没有机会圆的大学梦。他们借着送孩子去大学报到的机会,到大学校园找寻一下大学的感觉,又有什么好非议的呢?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很多人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上了大学,或许永远都不会来到这个城市,他们借着送孩子的机会旅游一下无可非议。说说笔者自己的感受吧。笔者当年是一个人坐上长途大巴来到千里之外的学校报到的,那些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昏,下着小雨。接待新生的工作人员都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一位老师匆忙中找到了我的名字,给我指了指公寓科的方向让我先把住宿办好,其它的第二天再办。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在那个城市掉向了,一直到大学毕业都不能改变这种错觉。第二天,等宿舍里其他的同学都是在亲友的陪伴之下到来的时候,那种孤独感,至今让我不忍回想。我承认自己比身边的人独立自主性更强,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是比他们更合格的大学生。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会选择让父亲送我到校,这样我或许能在那个湿冷的傍晚,在陌生的他乡不至于孤独无助;我会选择给父亲来大学看看的机会,因为大学梦比我要强烈许多倍、比我更关心我的学校的父亲,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机会跨进过大学校园。今天和同事们聊天,几位当年独自去大学报道的同学同样认为,如果再选择一次,他们也会选择让亲人陪伴来大学报到。所以,送孩子去大学报到,蕴含着父母浓重而复杂的感情,请不要轻易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