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报告出品方/作者:华鑫证券,孙山山)
1、预制菜:起源于美国,疫情后进入加速期
1.1、预制菜:便捷高效、烹饪简便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或食品添加剂,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工艺加工后可直接进行烹饪或食用的菜品,一般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进行储存、运输及销售。预制菜以便捷高效为特点,烹饪流程简单,消费者短时间内即可享用各种口感丰富的菜品。以冻品先生“蒜香小排”为例,产品经解冻和搅拌后,入锅油炸3-5分钟即可食用。
依据对原料加工的深浅程度以及食用的方便性,预制菜可分为四类: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1)即食食品:指开封后即可食用的预制调理食品,面向C端零售为主,如即食凤爪、牛肉干、八宝粥、罐头、卤味鸭脖等。
(2)即热食品:指经过热水浴或微波炉加热后即可食用的食品,通常冷冻或常温保存,多在便利店、商超、新零售等渠道可见,如速冻水饺、便利店快餐、方便面、自热火锅等。
(3)即烹食品:指经过一定加工后按份分装的食材,入锅经过翻炒、复蒸等烹饪流程,按需加入搭配的调料包后即可食用,属于半成品菜范畴,面向BC端,如冷藏牛排、冷藏宫保鸡丁、冷藏咕噜肉等。
(4)即配食品:指经过筛选、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按份封装的净菜,需要自行烹饪和调味才可食用,面向BC端。
1.2、预制菜发展历程:起源于美国,成熟于日本
20世纪60年代,预制菜起源于美国,年大型食材配送供应链公司Sysco在美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净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开始兴起,日本成立国内两间最大的预制菜企业——神户物产和日冷集团,预制菜发展逐渐成熟;20世纪90年代,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国内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预制菜传入我国;年前后,好得睐(年)、绿进食品(年)、新雅食品(年)、味知香(年)等深加工半成品菜企业相继成立;年前后,国内预制菜行业B端进入放量期;年疫情发生后,预制菜C端需求高增,迎来爆发期,传统预制菜企业纷纷布局C端市场。
2、行业处于竞争蓝海,集中度亟待提升
国内预制菜行业已成千亿市场,发展空间广阔。NCBD数据显示,-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呈增长趋势,销售额从年.3亿元增至年亿元,5年CAGR为31%,为餐饮行业整体增速6.2倍。其中-年行业增速放缓,年重新迎来40%高增长;年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增速为-15.4%,预制菜行业仍保持19.4%增长。预计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超亿元,同增24.1%,年销售额将超亿元。
国内预制菜正处蓝海阶段,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一方面,我国预制菜渗透率与美国和日本仍有较大差距,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仅10%-15%,预计年增至15%-20%;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36氪研究院显示,年我国预制菜总消耗量达.72万吨,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仅为8.9KG,远低于日本23.59KG;立鼎产业研究院显示,年我国预制菜规模占餐饮行业规模比仅为1.11%,远低于日本14.61%,中国台湾8.87%,美国9.44%。另一方面,我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化企业较少,尚未出现行业龙头企业。我国预制菜行业CR10仅为14.23%,而日本预制菜行业CR5达64.04%;美国预制菜龙头企业SYSCO市占率达16%。
3、BC端需求同时发力,C端有望成为重点
3.1B端:需求持续放量,供应体系日趋完善
3.1.1预制菜满足餐饮企业降本增效之需
餐饮企业成本压力高升,急需预制菜降本增效。据艾媒咨询显示,餐饮企业连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数由年家增至年家,预计年可达家。据辰智餐饮显示,我国餐饮连锁率已超35%。
但在连锁化过程中,餐饮企业仍面临“三高问题”。除三项费用外,餐饮企业各项成本占比前三是原料进货成本、房租及物业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占总营收72.45%。根据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一线城市租赁价格指数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变化趋势,餐饮企业原料成本、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
预制菜省去原料采购、初加工等过程,能够减小企业对厨师的依赖,节省后厨面积,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通过中央厨房完成成品或半成品制作,可以节约80%从业人员。以美团一份20元快餐为例,使用预制菜与直接购买食材相比总成本下降0.4元,主要由于人工成本下降0.8元,房屋租赁成本下降0.4元以及能源杂费下降0.2元。此外,预制菜在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加工模式下,能够提升出餐效率,保证餐品口味和品质稳定性。因此,越来越多餐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者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合作引入预制菜。国内超过74%连锁餐饮品牌已自建中央厨房,60%餐饮品牌开始使用预制菜品。
3.1.2预制菜解决团餐标准化供应难点
团餐企业供应成本、标准化要求高,急需预制菜解决供应难点。我国团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团餐销售额从年0.9万亿元增长至年1.53万亿元,4年CAGR为13.6%,年市场份额达38.3%。我国团餐企业同样面临成本高、利润低的问题,催生对预制菜需求。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食堂运营的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占总营收70%,净利润只占8%。
3.1.3冷链物流迅速发展,稳固预制菜供应基础
预制菜与传统料理包相比保质期较短,对保鲜要求较高,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进行储存和配送,且下游客户较为零散,产品需求多样,需要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技术满足高频率配送需求。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增长迅速,冷链物流设施逐渐完善,为预制菜供应配送稳固基础,主要表现:1)行业规模逐年上升。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年冷链市场规模仅为亿元,预计年突破亿元,8年CAGR为19%。2)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迅速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由年7.59万辆增长至年27.5万辆,6年CAGR为23.9%。3)冷库容量迅速提升。中商产业研究院显示,我国冷库容量由年万吨增至年万吨,3年CAGR为14%。
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1)冷链渗透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冷冻食品冷链渗透率为66%,而美国、日本已达80%-%。2)冷藏车占货运汽车比较低。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冷藏车占货运汽车比仅为0.3%,远低于美国1%、英国2%和德国3%。3)人均冷库容量较低。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7%,远低于美国69%、德国49%和英国27%。因此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设施和技术的完善将有助于解决预制菜运输半径受限、品牌区域性等问题。
3.1.4原辅料产量稳健增长,预制菜上游供应稳定
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维持在6.6亿吨-6.7亿吨;蔬菜产量呈小幅上升趋势,从年6.74亿吨增至年7.49亿吨。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年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年63%提升至年71%。随着农业机械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将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
牛羊出栏量稳步上升,禽畜养殖走向规模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牛羊出栏量分别从年万头、5万头增至年万头、万头。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出栏量下滑放缓,年出栏量恢复至万头。中国农业农村部显示,年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67.5%,相比年提高13.6%。
调味品产量稳步增长,为预制菜提供稳定辅料。作为预制菜制作辅料,调味品起到增香添味的作用。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调味品产量稳步提升,预计由年.2万吨提升至年.4万吨,5年CAGR为14%,为预制菜口味调制提供稳定辅料。此外,复合调味品作为新兴调味品具有标准化、效率化特点,能满足预制菜标准化制作需求。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复合调味品产量由年43.08万吨增长至年71.1万吨,3年CAGR为18%。
3.2C端:需求迎来爆发期,有望进一步扩容
3.2.1疫情刺激“懒宅经济”,预制菜实现便捷高效
疫情期间“懒宅经济”加速发展,预制菜需求大幅增长。“懒宅经济”随互联网兴起而发展,QuestMobile研究院数据显示,“懒”人群用户规模从年的万人增长至年的万人,3年CAGR为31%;“宅”人群用户规模从年的万人增长至年的万人,3年CAGR为3%。年疫情影响下,居民外出意愿降低,刺激“懒宅经济”发展。艾瑞咨询显示,33.8%居民2-3天外出一次;30.2%居民4-5天外出一次;1天外出3次以上的居民仅占1.9%。
在“懒宅经济”推动下,居民为追求便捷高效,增加对方便食品和预制菜需求。根据星图数据,年1-5月,方便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其他民生类商品,其中2月增幅高达%。百度指数显示,疫情期间“预制菜”搜索热度达到峰值。此外,线上电商、社区团购等平台也为居民购买预制菜提供便捷途径,推动预制菜增长。年天猫预制菜销量同增%,年3月京东“一人食”自热火锅和自热盒饭成交额环比增长77%。
堂食频率下降伴随烹饪做饭频率上升,易观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后50%以上居民每周做饭频率在5次以上。预制菜即能满足居民烹饪需求,也能实现便捷高效。艾媒咨询显示,71.9%用户购买预制菜目的是节约时间。因此,在“懒宅经济”延续的情况下,预制菜需求继续高增。天猫数据显示,年预制菜销量同增16倍。年春节预制菜迎来“爆发期”。天猫年十大新年货中,预制菜排名第一,销量同增16倍。盒马年预制年菜销售同增%;叮咚买菜春节期间高端预制菜销量同增超3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2.2经济发展带动消费升级,预制菜契合健康追求
预制菜安全健康的特点契合消费升级趋势,消费者消费能力提升推动预制菜需求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对健康和品质有更高追求,迎来消费升级。聚汇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1.9万元增长至年4.7万元,11年CAGR为8.6%;Wind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年57.5下降至年28.6。居民膳食结构不断改善,优质蛋白摄入量不断增加,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占比从年18.9%增加至年35.2%。预制菜经过适当食材搭配和营养管理,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速冻食品,因此符合大众对健康品质的追求。
由于预制菜是深加工食品,附加值高于原料类产品,价格会偏高,一般在20-40元。以叮咚买菜的鸡翅产品为例,圣农冷冻鸡翅(净菜)价格为26.8元/g,圣农香烤翅(半成品菜)价格为18.8元/g,按照g折算,圣农冷冻鸡翅价格为5.36/g,圣农香烤翅价格为8.95元/g,是圣农冷冻鸡翅价格的1.67倍。艾媒咨询调研结果显示,预制菜单次消费21-30元的用户占比最高,达36.5%,其次是11-20元和31-40元,占比均达20%以上。由此可得,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提升,消费者对预制菜价格接受度提升,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3.2.3餐饮消费主体年轻化,预制菜受Z时代青睐
Z时代(95后和00后)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追求便捷高效,推动预制菜增长。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餐饮市场Z时代消费占比从年29.1%增至年39.6%。Z时代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随着互联网兴起,更易受“懒宅经济”影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懒”经济渗透率在95后和80后之间的代际差异为8%,说明95后更倾向追求便捷高效。由此可得,未来Z时代或将成为预制菜消费主体,推动预制菜增长。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年预制菜C端消费用户中22-31岁人群占比达34.9%。
3.2.4单身潮趋势明显,推动预制菜需求增长
随着结婚成本、生育养育成本上升,单身潮、家庭小型化趋势愈加明显,促进预制菜需求增长。根据Wind数据,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从年4.36人下降至年2.62人;结婚率从年9.92%下降至年6.6%,6年CAGR为-7%。
为节约时间或避免食材浪费,单身群体或小户家庭偏爱预制菜和方便即食食品。根据艾媒咨询调研,单身群体单独饮食时34.4%会选择烹饪半成品菜,42.7%会选择方便食品。根据CBNData调研,二人家庭更青睐肉制罐头、预制菜、速食汤等方便菜肴。
3.2.5C端规模尚小,未来有望扩容
新零售渠道发展迅猛,为C端发展带来机遇。我国预制菜C端规模与B端相比仍较小,中商产业研究院显示,目前BC端比例为8:2。C端销售渠道涵盖餐饮、商超、农贸市场、街边店、便利店、电商、社区团购、外卖平台等,其中生鲜电商、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渠道发展势头迅猛,为C端预制菜发展带来机遇。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生鲜电商行业规模从年亿元增长至年亿元,5年CAGR为56%;社区团购规模预计从年3.8亿元增长至年亿元,3年CAGR高达%;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社交电商交易规模从年.4亿元增长至年28.5亿元,5年CAGR为51%。
C端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但规模与美国和日本仍存差距。艾媒咨询调研结果显示,每周购买预制菜品的用户占86%;对预制菜有一定了解和对预制菜很了解的受访者分别占66.7%和24.9%。由此可得,预制菜在C端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消费者已形成一定消费习惯,但大部分消费者了解仍不深,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此外,预制菜C端规模与美国、日本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立鼎产业研究院显示,年我国预制菜C端销售额为66.9亿美元,仅为日本同期水平29%、美国同期水平15%。
4、行业参与者众多,尚未出现明显龙头
五大参与者欲分一杯羹,各具优劣。随着预制菜走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涌入预制菜赛道。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仅年一年新增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年新增数量达1.25万家。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预制菜相关企业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江苏、广东,数量均超0家。
目前预制菜行业主要有五大参与者:原料供应企业、预制菜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零售商,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
4.1原料供应企业:供应链能力强,具备成本优势
原料供应企业借助对原材料的把控能力,拓展自身初加工生产线进行深加工,生产预制菜。原料供应企业生产预制菜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以B端为主,包括商超、批发商、餐饮企业等渠道;C端包括电商等渠道,渗透率较低。(2)产品方面:具备生产加工能力,以初加工生产线为基础,拓展至深加工生产,产品安全和品质较有保证。(3)供应链方面:处于中上游位置,原材料成本把控能力强,具备供应链优势。(4)优势:工厂规模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冷链运输能力较强,具备全国化生产优势。(5)劣势:品牌力较弱,对终端消费者把握能力弱。
4.2预制菜生产企业:预制菜生产出身,具备专业性
预制菜生产企业一般对外采购原材料、辅料,通过自有工厂或代工厂生产预制菜,再通过零售和批发渠道销售给终端。预制菜生产企业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B端面向餐饮店、团餐、酒店、外卖商家等;C端销售主要通过经销商和加盟商,线上渠道亦逐渐发展。(2)产品方面:产品研发能力强,具备大单品研发能力,以信良记为例,公司专注研发小龙虾,年小龙虾产品在C端走红,全年销售额突破1.1亿,成为“小龙虾第一品牌”;产品种类丰富,涵盖肉禽、水产、煲汤、火锅等系列。(3)供应链方面:供应链深度较浅,受上游原材料成本影响较大。(4)优势:具备成熟销售渠道,B端客户粘性大;具备产品研发经验,产品种类丰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具备生产工厂,食品安全更有保障。(5)劣势:规模化生产企业数量较少,大多为作坊式生产,自动化水平较低;多为区域性品牌,单品存在天花板。
4.3速冻食品企业:具备冷链加工运输优势,生产标准化程度高
速冻食品企业生产和销售速冻面米制品、速冻鱼糜制品等速冻制品出身,多通过代工厂生产预制菜。速冻食品企业生产预制菜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主要以连锁餐饮、小餐饮等B端客户为主;通过商超、电商、农贸市场等渠道面向C端。(2)产品方面:具备品牌基础和产品研发经验,爆品打造能力强,以安井食品为例,公司推出的“香脆藕盒”成为千万级爆品。(3)供应链方面:供应链深度较浅,受上游原材料成本影响较大,不具备供应链成本优势。(4)优势:速冻食品生产出身,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强,具备冷链加工和运输优势;大单品打造能力强。(5)劣势:易受上游成本影响;生产以区域性为主。
4.4餐饮企业:自建央厨,实现预制菜标准化生产
餐饮企业一般通过自建中央厨房生产预制菜。中央厨房经过标准化操作和管理,集中切配原料、调理烹饪菜品,通过冷链物流将半成品菜配送到线下门店,经过简单加工后即可提供给顾客。餐饮企业生产预制菜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以线下门店堂食为主,随着新零售渠道兴起,逐步拓展线上渠道,如广州酒家和同庆楼均在京东旗舰店销售预制菜产品。(2)产品方面:预制菜产品多以自家品牌推出,自带品牌效应,以火锅龙头海底捞为例,公司推出的自热火锅产品凭借强大品牌力,在年自热火锅排名中位居第一。此外,产品地域特征强,契合原有消费群体偏好,以广州酒家为例,企业针对广东市场推出多款粤菜预制菜,包括广式咸香鸡、广式鼓油鸡等。(3)供应链方面:处于中下游位置,供应链程度较浅,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4)优势:深耕餐饮业多年,具备菜品研发经验;拥有专业厨师资源,菜肴烹饪具备专业性,口味品质更受消费者信赖;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基础强大。(5)劣势:门店销售渠道有限;自建央厨虽然能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但运营效率低依然会带来高成本问题。
4.5零售商:预制菜成为新增长点,推广能力强
商超、便利店、生鲜电商等零售渠道多与知名品牌合作销售预制菜,部分开始尝试升级供应链或借助OEM代工,打造自有预制菜品牌。零售渠道的预制菜有以下特点:
(1)渠道方面:面向C端消费者,利用自身平台进行推广销售。(2)产品方面:产品研发不具备先天优势,种类口味可能不及专业生产企业,但产品可能更契合消费者需求。(3)供应链方面:位于下游,供应链体系较欠缺。(4)优势:有成熟零售渠道,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具备产品推广优势;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满足消费者配送需求。(5)劣势:食品加工方面缺乏经验,依赖第三方工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较弱。
5、重点公司分析
5.1安井食品:速冻食品龙头,切入预制菜赛道
安井食品主要从事速冻火锅料制品、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H2推出子品牌“冻品先生”,采取轻重资产相结合、供应链和产业链整合的商业模式,依靠OEM贴牌生产各类半成品菜。Q1-Q3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96亿元、4.94亿元,分别同增35.92%、30.25%。-年营收CAGR为22%,归母净利润CAGR为26%。
分品类看,年面米制品、肉制品、鱼糜制品、菜肴制品分别实现19.72%、36.16%、40.98%、23.26%的增长,其中鱼糜制品和肉制品提升幅度最大,主要系新品锁鲜装收入增长所致。安井食品预制菜涵盖成品菜、火锅周边、酒店菜、调理肉片系列,我们预计年预制菜销售额和净利润分别为3亿、0万。分区域看,华东为核心区域,年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华南、西南、西北占比分别为50.89%、11.98%、9.65%、9.36%、8.33%、6.71%、3.08%。
安井食品生产速冻食品出身,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BC端双轮驱动,发挥渠道优势。过去安井食品一直坚持餐饮流通渠道为主、商超电商渠道为辅,年后开始注重C端布局,实施“BC兼顾,双轮驱动”的渠道策略。对于C端,安井食品主要通过经销和电商渠道,渠道占比分别为84%和1%,年分别同增29.6%和.61%。近几年安井食品充分发挥经销渠道灵活性,经销商数量从年家增长至年家,同比新增家。此外,安井食品加大各类超市、生鲜门店、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的渠道开发,线上渠道营收逐年攀升,从年.5万增长至年.7万,2年CAGR高达%。H2面向C端推出锁鲜装,全力进军家庭市场。对于B端,安井食品布局商超和特通渠道,渠道占比分别为12%和2%,已积累大量优质客户,如沃尔玛、家乐福、海底捞。安井食品通过BC端渠道布局,已形成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为冻品先生新品推广、新品跟进、渠道拓展巩固基础。
注重研发和销售投入,推进预制菜品牌推广。产品研发上,安井食品坚持“战略大单品”策略,偏重主菜研发,打造出小龙虾等千亿级别单品以及香脆藕合、黑鱼片、酸菜鱼片等千万规模单品;产品推广上,安井食品加大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媒体营销投入,实现“种草+养草”全营销周期,不断提高品牌曝光度。其中抖音中安井食品锁鲜装相关话题累计播放次数超8亿,小红书相关笔记达数千条。Q1-Q3安井食品研发支出和销售费用分别同增13.08%、10.01%。品牌建设上,安井食品陆续投放冰柜,翻新经销商老店,加速打造快手菜VI形象专区,以提升快手菜品牌形象。我们预计安井食品计划三年内投放冰柜9万个,年已完成冰柜投放个。此外,安井食品邀请运动员苏炳添作为冻品先生健康大使,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生产基地全国化布局,实现产能快速扩张。安井食品已在福建厦门、江苏无锡、江苏兴化、辽宁鞍山、四川资阳、河南安阳、湖北潜江、广东佛山、山东乐陵布局9个生产基地,形成以华东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生产基地布局。年7月,安井食品以7.17亿元并购湖北新宏业淡水鱼糜原料产业基地,布局小龙虾预制菜肴生产。H2安井食品57.4亿定增落地,预计新增71.3万吨产能,其中新增菜肴制品产能10.5万吨。年3月,董事会同意投资10亿元于预制菜肴生产项目。安井食品产能快速扩张,有助于完善公司全国性战略布局,缓解产能不足问题,加速布局预制菜赛道。(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5.2味知香:深耕半成品菜行业,BC端双品牌运作
味知香是行业领先的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专注于半成品菜研发、生产、销售,已建立以“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Q1-Q3味知香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亿、1.03亿,分别同增23.72%、9.02%。-年营收CAGR为21%,归母净利润CAGR为32%。分品类看,以肉禽和水产类为主,年肉禽类、水产类和其他类(汤煲类、小食类等)分别实现19%、2%、53%的增长,占比分别为71.00%、26.07%、2.93%。
味知香深耕半成品菜十年余,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自建冷链物流体系,物流配送时效高。味知香已自建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在仓储配送端,味知香拥有低温仓储设施和冷链运输车队,能缩短从客户下单到配送签收所需时间,保证产品新鲜程度,提高冷链配送效率,帮助企业扩大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知名度。味知香以自行运输配送为主,占比80%以上,随着销售区域扩张,远距离客户占比增加,第三方物流配送占比从年12%增长到年17.23%。此外,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自有冷链车数量逐年上升,从年18辆增加到年26辆。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食品安全有保障。味知香在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物流各个环节均已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1)采购环节:制定采购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对材料和外购品的微生物数量、药物残留、理化状态等进行检验,并定期进行抽检,检测合格方可入库;2)生产环节:生产过程设置专门质量控制人员,对人员卫生、设备状态、产品标准等进行检查,合格产成品可进行包装,质控人员对包装过程进行监控,合格品经金属检测后可入库;3)销售环节:开展销售人员培训,对产品采取感官等方式进行检查;4)仓储配送环节:保证产品配送过程处于低温环境,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
横纵向开拓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味知香大力开拓零售渠道,注重加盟店打造,拓展渠道深度。截止年,味知香拥有家经销商、7家加盟店,与年相比分别减少76家和增加家,广泛分布于各大农贸市场、集市、街道门店。味知香零售渠道销售占比逐年提升,从年67.51%增长至年69.11%,尤其加盟店占比增长迅速,从年32.64%增长至年52.06%。此外,味知香以华东为中心,逐步开拓华中、华南、华北、西北、西南等区域,构建高密度销售网络,拓展渠道广度。华中、华北、西南区域经销商数量分别从年6家、2家、10家增加至年10家、6家、15家。渠道横向和纵向发展有助于味知香扩大销售区域,同时充分贴近终端消费场景,增强品牌知名度。
5.3千味央厨:速冻面米研发出身,专注B2B餐饮市场
千味央厨是国内最早为餐饮、酒店、团体食堂等B端市场提供速冻面米制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专注于B2B餐饮市场中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Q1-Q3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亿元、万元,分别同增45.92%、16.01%。-年营收CAGR为17%,归母净利润CAGR为18%。分品类看,年油炸类、烘焙类、蒸煮类、菜肴类及其他产品分别实现6%、-5%、4%、%的增长,其中菜肴类及其他产品增速最高。
千味央厨自设立以来持续深耕餐饮市场,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产品专业化定制,契合客户个性化需求。千味央厨预制菜产品主要采取B端定制模式,针对连锁餐饮、乡村宴席提供定制化产品。近三年定制化产品销售收入占比35%左右,增长稳定,成为千味央厨特色之一。以肯德基为例,千味央厨已为其定制咸蛋黄腊味荷叶包饭、玫瑰酥饼等产品。千味央厨在营销、研发、采购、生产以及管理环节全方位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1)采购环节:按照客户指定的大宗物料供应商进货,采购定制生产所需的小额物料,在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2)生产环节:根据客户产品需求制定柔性生产计划,实现客户需求落地。3)营销环节:建立贴近客户的营销服务小组,输入市场需求,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4)研发环节:保证研发速度,及时满足客户新品上市需求。定制化服务有助于千味央厨及时跟踪市场需求,把握客户口味和偏好,研发出契合市场的预制菜产品。
直营经销双驱发动,积累优质客户资源。千味央厨通过直营渠道+经销渠道双驱推动产品销售,-年,千味央厨直营渠道占比分别为40.69%、41.02%、35.74%,经销渠道占比分别为59.31%、58.98%、64.26%,比例基本保持4:6。直营渠道方面,千味央厨以差异化定制服务为主,积累优质大客户,目前已成为肯德基、必胜客、华莱士、海底捞等知名餐饮品牌供应商,其中成为百胜中国T1级供应商,年来源于百胜中国的营收占直营收入65.52%,占总收入23.37%,百胜中国成为千味央厨第一大客户。经销渠道方面,千味央厨主要依靠通用性产品开拓区域型客户,发掘中小客户,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千味央厨销售区域以华东为主,年占比54.1%,并逐步开拓华中、华北、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市场,年占比分别为15.89%、8.63%、5.30%、4.32%、4.68%、4.02%。
产品研发能力强,注重消费场景研究。一方面,千味央厨拥有专业产品研发团队,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创新开发产品,如针对西式快餐市场,开发出“注芯油条”和“墨鱼汁油条”;针对乡厨市场,开发出“花瓣米糕”。此外,千味央厨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如自主研发出蛋挞切块机、自动油条生产线、芝麻球全自动生产线等。目前千味央厨拥有46项专利,应用场景包括油条、地瓜丸、芝麻球、卡通包等产品的加工生产。另一方面,千味央厨对餐饮消费需求理解深入,注重场景化研究,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进行产品创新。以大单品油条为例,千味央厨根据火锅、快餐、自助餐、宴席、早餐、外卖六大场景延生出茴香小油条、麻辣烫小油条、火锅涮煮油条、外卖专用油条等多款创新性产品。年千味央厨共拥有个产品品类,产品种类丰富,其中油炸类产品、烘焙类产品、蒸煮类产品、菜肴类及其他产品的SKU分别为95个、56个、个、51个。
5.4国联水产:发挥供应链优势,致力打造水产类预制菜龙头
国联水产是国内少数集全球采购、精深加工、食品研发于一体的海洋食品企业,为全球餐饮、食品、商超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从食材供应、菜品研发、工业化生产的综合解决方案。Q1-Q3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万,分别同增-4.83%、.26%,实现扭亏为盈。-年营收CAGR为15%,归母净利润CAGR为2%。
国联水产主要产品可分为:以预制菜品为主的精深加工类、初加工类、全球海产精选类。其中精深加工及预制菜品以“龙霸”、“小霸龙”等为品牌,主要包括水煮、裹粉、米面、调理、火锅烧烤等系列。国联水产预制菜年营业收入约6亿元、年约7.3亿元、Q1-Q3接近6亿元。分区域看,国联水产重心逐步转移至国内市场,国内外营收差距缩小,占比分别由年26%、73%变化为年44%、56%。
国联水产作为国际领先水产品供应商,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供应链优势突出,具备全球化采购能力。国联水产首创从种苗、饲料、养殖、加工、质检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供应链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业务向上游有效延伸,涵盖种苗、饲料、养殖,提升企业盈利能力。2)产业链上游完善保证原料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凸显成本优势,利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对于进口原料,国联水产拥有全球化采购经验,已在中国、南美洲、东南亚和中东等世界对虾及综合水产品主要原料产地构建较完善的采购体系,实现全球化与规模化采购。以对虾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完善的国外采购体系为国联水产发展水产类预制菜提供良好供应链基础。
积极布局新零售渠道,提升品牌C端渗透率。国联水产电商销售平台涵盖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流平台,通过电商+商超渠道实现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营销模式,提升品牌C端渗透率。在传统直播带货基础上,国联水产加大抖音直播、小红书等新媒体营销投入,推动新零售渠道销量增长。国联水产电商及新零售渠道营收从年.28万元大幅增长至年.96万元,4年CAGR为%。年电商及新零售渠道自有产品销售占比达98%,毛利率大幅提升至25%,逐步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品牌运营商转型。此外,国联水产加大与新零售平台合作,通过上下游优势互补,加速布局C端预制菜市场,如先后与盒马鲜生和叮叮懒人菜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水产预制菜品开发与市场推广等领域开展合作,更好触达C端消费者。
专注产品研发创新,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国联水产年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逐步实现由食品加工到产品研发的创新升级。国联水产已在上海和湛江两地建设食品研发中心,配备由国际大型连锁餐饮资深研发总监、研发总厨组成的研发团队,近年来持续研发预制菜品,研发出如酸菜鱼(懒人快煮系列)、金粟芙蓉虾(裹粉系列)、虾滑系列、虾饺(米面系列)、调味小龙虾尾(小龙虾系列)、蒜蓉粉丝贝系列等丰富多样的预制菜品,产品结构逐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国联水产研发投入由年.5万元增加至年.46万元,其中年同增82%。年国联水产针对优势品类加强研发,实现新产品立项80余个,成功上市41款新产品,如西班牙风情虾焗饭、咸蛋黄酥鱼皮、小龙虾鸡腿汉堡等,并获得市场认可。
5.5三全食品:速冻面米食品开创者,打造鲜食供应链
三全食品是国内首家速冻面米食品企业,主要从事家庭用速冻食品、餐饮业务用速冻食品以及冷藏、常温方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Q1-Q3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亿元和3.9亿元,分别同降2.39%和32.42%。三全食品以“三全”和“龙凤”双品牌运作,分品类看,以速冻面米制品为主,年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调制食品、冷藏及短保类以及其他占比分别为89.96%、7.59%、1.27%、1.18%,其中速冻调制食品实现61.9%增长。分区域看,北区为核心区域,其它区域均衡发展,年东区、西区、南区、北区占比分别为23.19%、21.79%、20.32%、34.7%。
三全食品作为速冻食品行业开创者和领导者,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渠道品牌全面发力。三全食品线下渠道主要分为经销商模式、大型商超系统直营模式及大客户定制模式,其中经销商模式年占比69.76%,为公司主要销售模式。三全食品通过经销商渠道构建全国化销售网络,推动渠道拓展下沉,扩大销售范围,年经销商数量为家,同增1家。此外,三全食品充分利用商超模式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广新品以及培育消费者,同时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与多家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及大客户形成深度合作,积累餐饮端客户资源。线上渠道方面,三全食品业务涵盖传统电商、生鲜电商、社区电商、卖场到家服务,与京东、天猫、叮咚买菜、兴盛优选、京东到家等平台进行合作,贴近零售端消费者。年线上销售营收2.96亿元,同增.55%。
餐饮端切入鲜食供应,零售端注重场景打造。三全食品持续深耕餐饮市场,餐饮市场占比从年7.6%提升至年13.5%。年餐饮市场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4亿元和0.68亿元,分别同增19.84%和28.17%。针对餐饮市场,三全食品推出酥脆升级油条系列、金鱼馄饨系列等预制速冻食品,并切入鲜食供应链领域,与7-ELEVEN、盒马等领先企业合作,供应即食产品和军用野战食品,计划实现大城市群鲜食供应链全覆盖。此外,三全食品在备餐场景基础上,注重打造涮烤及早餐等新场景,优化零售市场产品结构。如针对家庭早餐场景,三全食品推出薄皮馅饼、动物城卡通包、蒸煎饺、锅贴、烧麦等新品;年进军火锅烧烤领域,针对涮烤场景推出“三全涮烤汇”,产品包括锁鲜装、涮烤配菜、零售小包装爆品等。
生产基地覆盖主要城市群,产能持续扩张。三全食品已在郑州、成都、天津、太仓、佛山等地建设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群,预计总产能超万吨(含尚未完全投产)。年8月三全食品拟投资8亿于武汉建设长江中部基地,主要生产速冻食品、方便快餐食品等。年11月三全食品拟投资24亿于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新基地,预计新增速冻米面食品50万吨/年、涮烤产品20万吨/年、餐饮产品30万吨/年、自加热套餐10万吨/年以及鲜食、航食等团餐20万份/日。三全食品通过产能扩建,逐步拓展方便速食、鲜食供应业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