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全国知名地理科普平台,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地理科普备考,强烈推荐
)
A.废料 B.原料C.能源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
1.B 2.C
(·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1.图示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因此属于混合农业;而季风水田农业、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都属于单一农业生产类型。故选D。??
2.该生产模式不适用化肥,所产农产品无污染,绿色优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农产品的价格不会低;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与该生产模式无关;消费者青睐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农产品的种类。故选C。
1.D2.C
文字材料类
文字材料类选择题一般引言为文字材料,列出一种社会现实或现象、一段论述或论段、成语、谚语、诗词等背景材料。在此类选择题中,选项是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
第一步,审清地理事物(事件)出现(发生)时间和空间,分析影响它们的地理要素。
第二步,统览题组中的所有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然后再从容做题。
第三步,依据所学知识或文字材料信息,做出判断。
(·新课标卷1)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1.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说明当时村办企业较多,但都是基于“一村一地”的形式,虽然村村都能够实现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且改革开放初期的村办企业多是随着世界产业转移而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原料燃料需求较小,B对,A、C错误。村办企业属于生产企业,市场是否分散与“村村冒烟”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B。
2.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地区,也就是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材料中提到,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补贴资金,也就是说,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资金补贴则是由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进行提供,双向互惠,壮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实现了共赢,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原先资金以及建设用地资源不足的问题。②④正确,抱团飞地模式原先并没有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并没有弥补劳动力短缺。抱团飞地主要是针对原先集体经济资金、资源发展总量少的问题,跟教育无关。①③错误。故选D。
3.该县的抱团飞地发展模式,是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这样主要体现了城乡统筹的创新,A对。这种模式没有加大科技投入,并未体现科学技术的创新,D错。生活方式的创新是受文化影响的,与当地企业发展模式无关,B错。该地的抱团飞的发展模式是对村办企业,属于工业生产,对农业发展创新没有影响,C错。故选A。
1.B2.D3.A
(·北京卷)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据此,回答第9-10题。
9.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10.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根据所学知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季风气候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因此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A对;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外流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内流区,先后经过内外流区和内流区,B不对;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份并未进入柴达木盆地,C不对;从1月27日到1月30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车辆位置也不断变化,正午影子长度会有所变化,D不对。故选A。
10.南菜北运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①对;南北方相隔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必须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②对;南菜北运使南部蔬菜销售范围更广,不可能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③不对;南菜北运主要对市外交通运输线要求高,不会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④不对。故选A。
9.A10.A
课后巩固
(·新课标卷1)*河小北干流是指*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为*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1.*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渭河是*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1.河流改道主要跟河流的含沙量和流量变化有关。*河常年含沙量大,夏季径流量大,使堆积性游荡河道现象很常见。所以选D。
2.从图中看出*河小北干流中断河道变化较小,主要可以推测以下几点原因:河道周边岩石较为坚硬,不易侵蚀;河槽窄深,河势稳定。所以C选项为最佳选项。
3.渭河是*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渭河携带的泥沙将流入小北干流,加大其含沙量,淤积加重,同时渭河的流量也会使小北干流的水位上升。所以选C。
1.D2.C3.C
(·新课标卷1)图示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4.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6.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4.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
5.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6.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4.A5.A6.D
(·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
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
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
8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
A.东京、纽约
B.纽约、伦敦
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
7.东京星级餐厅多只能说明到东京旅游观光、就餐的人数多,星级餐厅并不是其地域文化的主体,A错;电影院屏幕属于文化设施,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不属于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B错;剧院也属于文化设施,纽约剧院多反映了当地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C对;外籍学生多,是文化交流形成的,不属于伦敦地域文化特色,D错。
8.由表可知,东京和纽约经济总量都比较大,说明其经济功能较伦敦、巴黎更为突出。伦敦、巴黎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由图可知两城市中图书馆、文化遗产等建筑较多,反映城市文化功能较突出。
7.C 8.A
(届高三·贵阳月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M、N、P、Q四地,海拔相同的可能是(
)
A.M、N
B.N、P
C.M、QD.M、P
10.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西北,再向北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东D.先向西,再向西南
9.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以读出四地的海拔,M地海拔可能为~m或~m,可能为低地,也可能为高地;N地海拔为~m;P地海拔为~m;Q地海拔为~m。故选D。10.根据等高线图上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的规律可判断,图中河流先由北向南流,经大拐弯后转向东南。
9.D 10.B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1月,2时B.1月,11时
C.7月,2时D.7月,11时
1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洋流B.洋流、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地形D.海陆分布、大气环流
11.35°N~39°N为温带地区,该地区一般冬季温度低于0℃,图中陆地温度高于15℃,因此图示时间是夏季;且同纬度海洋温度高于陆地,由此推断图示地区为夜晚,再依据经线可以推知北京为白天。
12.图中39°纬线上,陆地上与海洋上的温度差异是由于海陆分布不同;图中39°纬线的西部,等温线呈半封闭状,愈向中心、温度愈低,说明愈向中心、地势愈高。
11.D 12.C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m/s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回答13~15题。
13.在水平距离50~80cm段,风速(
)
A.最大B.平稳
C.下降D.提高
14.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D.风沙活动高度
15.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
A.稳固沙土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D.适应恶劣环境
13.读图,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50~80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C对,B、D错。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A错。
14.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B对;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错;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D错。
15.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D对。在稳固沙土、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等方面,石方格沙障不如林木效果好,A、B、C错。
13.C 14.B 15.D
(届高三·太原月考)根据土地对农、林、牧等生产的适宜性,土地被划分为不同的土地适宜类型,而同一土地适宜类型中,根据其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的大小又可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质量等级。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土地适宜类型等级的面积比例。据此回答16~17题。
16.据图可知,我国农业用地(
)
A.类型全且数量多B.后备资源充足
C.改造的潜力较大D.地区分布不均
17.今后,我国农业土地的利用应该(
)
A.开发荒地资源,增加耕地的比重
B.克服限制因素,提高优质土地比重
C.扩大牧区面积,提高草场载畜量
D.改造自然条件,扩大宜农土地面积
16.该图反映我国农业用地的类型较全,但是不能反映数量多少,A错;该图没有显示我国农业用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农业用地地区分布状况,B、D错;由于我国宜农荒地及宜林荒地中高等级土地占比较小,因此改造的潜力较大,C对。
17.我国农业土地中等级较高的比重较小,今后应当克服限制因素,提高优质土地比重,B对;开发荒地资源,增加耕地的比重,易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A错;扩大牧区面积,提高草场载畜量,易产生荒漠化问题,C错;盲目改造自然条件,扩大宜农土地面积,易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D错。
16.C 17.B
(·武汉二模)读图,回答18~19题。
18.若此三角坐标图代表国家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c国第三产业占50%左右 ②a、b属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③c对应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④我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a、b、c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9.若此三角坐标图代表工业布局影响因素(市场、动力和原料)的比重,则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a—炼铝厂 b—糕点厂 c—棉纺厂
②a—水果罐头厂 b—电子装配厂 c—印刷厂
③a—制糖厂 b—炼铜厂 c—家具厂
④a—有色金属冶炼厂 b—面包厂 c—水产品加工厂
A.①B.②
C.③D.④
18.若此三角坐标图代表国家产业结构,c国第三产业占50%左右,①对。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大,a、b两国第三产业只占20%,比重小,②错。c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小,第三产业比重大,对应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③对。我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b、a、c,④错。故选C。
19.若此三角坐标图代表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比重,则a原料占比最大,是原料导向型工业;b动力占比最大,是动力导向型工业;c市场占比最大,是市场导向型工业。据此结合选项分析即可。故选C。
18.C 19.C
(·江西南康中学月考)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读该地区某气象站所绘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完成20~22题。
20.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
A.冬季平衡波动较大B.总体呈负平衡趋势
C.年际平衡波动较小D.年内季节变化不大
21.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
B.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
C.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
D.冬季降水少,冰川波动变化小
22.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会导致当地(
)
A.生物多样性减少B.气候变暖加速
C.农业生长期延长D.岛屿数量增加
20.由图可知,该气象站~年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每年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且波动小,A错误;而夏季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且波动大,因此年内季节变化大,D错误;总体来看,冬夏的平衡数据叠加,可以得出年总平衡为负平衡,B正确;~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波动较大,C错误。
21.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夏季气温升高使得冰川消融量增大,因此夏季呈负平衡,C正确;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错误;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A错误;冬季降水多,其冰川物质平衡才能是正平衡,D错误。
22.读图可知,全年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为负平衡,说明该地区冰川在退缩,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极地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A正确;气候变暖是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的原因,B错误;该地区位于极地附近,以冰川为主,无法发展种植业,C错误;冰川融化会加剧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部分岛屿,岛屿数量会减少,D错误。
20.B 21.C 22.A
(·安徽宿州质检)下图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雨水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墨尔本市采用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表现在(
)
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
C.水分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24.图中雨水处理系统中,对雨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
A.雨水花园B.透水性人行道
C.绿地D.屋面
25.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
A.气温日较差增大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C.地表径流汇聚速度加快D.城市内涝现象消失
23.该雨水处理系统是将雨水通过透水性人行道、绿地等方式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弱,对大气降水无影响,使水分蒸发增加。
24.净化是湿地的基本功能,图中雨水处理系统中,对雨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雨水花园,透水性人行道及屋面只是汇流雨水,相比雨水花园,绿地的净化功能弱些。
25.这种雨水处理系统使城市生态环境好转,气温日较差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减弱;由于截流下渗,使地表径流汇聚速度减慢,缓解城市内涝现象,但不能根治。
23.D 24.A 25.B
(届高三·成都月考)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回答26~27题。
26.与其他沙漠相比,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年均温低蒸发弱
B.山地降水量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27.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太平洋B.北冰洋
C.大西洋D.印度洋
26.C 27.C
26.由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降水稀少。但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说明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融雪量大,所以此处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C正确。
27.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中,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C正确。
(·临川一中月考)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水面相对于基准面高程,浅层地下水位的起伏变化通常与当地地表一致且催生地下径流,而地下水埋深则是指地下水位相对于地表的埋藏深度。下图示意苏州市~年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与平均埋深。据此完成28~30题。
28.苏州市地势(
)
A.西南高东北低B.东南高西北低
C.西北高东南低D.东北高西南低
29.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浅层地下水流速最快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30.图中丁地的海拔约为(
)
A.5.2mB.2.8m
C.4mD.1.2m
28.C 29.B 30.A
28.由材料可知,浅层地下水水位的起伏变化通常与当地地表一致,读图中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线数值可知苏州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9.由材料“浅层地下水位的起伏变化通常与当地地表一致且催生地下径流”可知,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类似,地势落差越大水流越快。在图中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线越密集则代表地势落差越大,读图可知,乙处平均水位线最为密集,浅层地下水流速最快。
30.由材料可知,一地的海拔等于该地的地下水位加上地下水的埋深。故丁地的海拔为4.0+1.2=5.2m。
(·广东一模)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7亿元,下图示意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份额构成。据此完成31~33题。
31.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城乡差距缩小B.餐饮行业质量的提升
C.流动人口增加D.互联网技术发达
32.与传统餐饮门店相比,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
)
A.服务范围更大B.食品种类更丰富
C.投资成本更低D.投资风险更高
33.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最佳的选址应邻近(
)
A.中心商务区B.大型居住区
C.大学校园区D.工业园区
31.D 32.C 33.A
31.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外卖市场蓬勃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送餐服务。故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技术发达。
32.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有配送范围限制,而传统餐饮门店没有,A错;两者食品种类应该相差不大,B错;与传统餐饮门店相比,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主要借助互联网进行订餐和物流配送,顾客不需要进入门店,使其不需要租用大面积门店进行经营,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投资风险降低,C对,D错。
33.结合图示可知,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份额最高的是白领商务市场,而白领主要分布在中心商务区。
(·厦门一模)为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韩国首尔打造水循环利用系统,欲将首尔打造成“水循环城市”。下图为韩国首尔水循环系统模式图。据此完成34~36题。
34.首尔的水循环系统中(
)
A.城市出现内涝主要是X环节出现异常导致的
B.人类社会水循环量等于自然界水循环量
C.加大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保护深层地下水
D.参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的水体主要来自河川
35.下列对X环节有阻碍作用的是(
)
A.平整土地,疏松土壤
B.降水强度增大,持续时间加长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植树种草,提高城市绿化率
36.首尔为打造水循环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人工降雨,以增加城市地表水可用量
B.修建蓄水池,储存多余的地表径流
C.打破水泥路面,让雨水直接补给深层地下水
D.在市区内大面积植树造林,以增加蒸发量
34.D 35.C 36.B
34.参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的水体主要来自河川,但不可能将自然界的水全部用于人类社会水循环,因此人类社会的水循环量要小于自然界的水循环量,D正确、B错误;由图可知X环节为下渗,路面的硬化导致下渗减少,会加重内涝的程度,使内涝时间提前,但是城市内涝是降水异常和排水系统不完善综合作用造成的,A错误;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有补给作用,加大浅层地下水开采会减少其对深层地下水的补给,不利于保护深层地下水,C错误。
35.加快城市化进程会增加地面硬化,从而阻碍地表水下渗,C正确;平整土地,疏松土壤和植树种草有利于增加下渗量,A、D不选;降水强度增大,降水持续时间加长,利于增加下渗量,B不选。
36.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及其意义可知,通过修建蓄水池把多余的地表径流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后变成水资源再利用,可以完善城市水循环,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内涝,B正确;人工降雨一般用来缓解旱情,对于增加城市地表水可用量意义不大,A错误;图中显示雨水不能直接补给深层地下水,且打破水泥路面可行性不大,C错误;在市区内大面积植树造林不符合实际情况,D错误。
热门相关
从各个角度分析到底什么是“狭管效应”?
沈阳不是东北的地理中心就不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普洱茶包装纸“构皮纸”的前世今生(附停课不停学——高考地理人文地理学案1)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
帮忙扩散点下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