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3352.html敲响木鼓,群山震荡,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个带有原始色彩的节日——佤族木鼓节。
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举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动的时节,一年一度的“木鼓节”源于母系社会中对祖先的图腾崇拜。
佤族人民认为“木鼓”是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赖以生存的保护神,常用它进行祭祀、报警、召集村民或进行娱乐活动。
在每个佤族村寨都建有木鼓房,供奉着木鼓。共和国成立前,每个佤族寨子至少有一对木鼓(一公一母),供在木鼓房里,除节日、祭祀和报警外,不许乱动。一般十年左右更换一次木鼓,因此拉木鼓显得特别隆重和神圣。
相传佤族有一位祖先安木拐,她知道战胜洪水和野兽的许多办法。有一天,一棵大树倒在她住的岩洞前,这是一棵古老的大树,树心已经空了,敲击时会发出“咚、咚、咚”的响亮声音。安木拐白天敲响它,集合人们上山打猎和采集;晚上敲响它,领着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那时,人们只能用棍棒、石头跟野兽搏斗,白天人能打赢野兽,人猎野兽为食;晚上人打不赢野兽,野兽就吃人。自从安木拐敲响了古木,野兽听到古木声和人的歌舞声,再也不敢来吃人了,人们才得以在大山里生存下来。
另一传说,拉木鼓是祭祀“莫伟”神的。佤族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上,只有人们敲响木鼓,他才下到人间保护人们,并与人们共享欢乐。因此,佤族视木鼓为通天之物,无论哪一个部落,建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
千百年来,敲响木鼓,群山震荡,可以与祖先和神灵通话,可以驱凶避邪、祈求村寨平安,可以召集和激励部族成员抵御外来侵犯。
节日头一天,头人和“魔巴”(祭司)带人乘黑夜赶到事先选好的高大红毛树下,举行祭祀(献祭、驱*、念咒祈祷)后,“魔巴”挥斧砍几下,然后由其他人连夜把树砍倒,捡三个石头放在树桩上,意为给树*的买树线。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断树干,凿出鼓耳,系上藤条。
第二天清晨,全寨男人老幼身穿盛装,上山拉木鼓。魔巴右手举树枝,领唱“拉木鼓”歌,指挥众人协调动作。人们在木鼓经过的地面撒拨水酒,拉木鼓的男人一边拉,一边歌舞,其他人或呐喊助威,或送酒送饭。
把木鼓毛坯拉到寨门外停放两三天。“魔巴”杀鸡祭祀,然后才把大对干拉到木鼓房边场地上,交给木匠制作。
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挤在一起,据说是谈恋爱的好时机。一边拉,一边歌舞、逗趣,要闹很久。
木鼓做好试敲满意,人们把它抬入木鼓房后,再次狂欢,人们合着鼓点,跳起粗犷的木鼓舞。
佤族木鼓,大致有三个作用:其一是用于祭祀,年以前,佤族猎人头祭木鼓(58年后国家禁止),猎到老虎、豹子等大型动物也祭木鼓。山寨里魔巴我却砍牛尾巴做大*,把木鼓房里的人头送出木鼓房,祈求山寨平安,谷物丰收。
其二是用于报警。山寨受外来侵犯或发生火灾时敲响木鼓,召集寨民抵抗外来侵犯或扑灭火灾。
其三是用于歌舞娱乐的乐器,这是解放以后至今木鼓最主要的用途。佤族舞蹈题材广泛,舞风古朴粗犷、热情奔放,主要的舞蹈有圆圈舞、木鼓舞、盖房舞、舂碓舞、甩发舞、象脚鼓舞、竹竿舞等。其中的木鼓舞和甩发舞,展示了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
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的翁丁村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来这里可以感受到最原始的部落文化,最原汁原味的佤族风情。
云南木鼓节等你到来
荐读:大歌节
万人侗族大歌,对话远古彝族年
????????!祝彝族年快乐!土族纳顿节
载歌载舞,无酒不欢朝鲜族老人节
花甲盛宴祝酒歌《祝妈妈长寿》送给天下老人!追溯藏族文化,一起去过雪顿节!走起!甘薯节
卡图马族女人的狂欢盛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