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吴登清中医诊所(亭湖区新洋路9号小洋湾南园北门)
6月14日,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说熟悉,因为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阳节。说陌生,因为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究竟应该怎样过。端午节的习俗,不仅是吃粽子这么简单。我国各地,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不仅有飘香的粽叶,金色的龙舟,绿色的艾草,五彩的丝线,鲜艳的倒灾葫芦……
那么,端午节应该如何做好养生工作呢?
端午养生不可多吃
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味道很好,让很多人都流连忘返,可是在夏季粽子、*酒都不可多吃、多喝。原因就是不好消化,严重影响我们的肠胃,对身体及其不好。
在这里,要和大家说有四类人最好不好吃或少吃粽子,他们分别是: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胃肠道病患者、糖尿病患者。
多喝清凉的茶品
端午节期间天气是非常炎热的,在我们走亲访友的时候不免会发生中暑或受热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多喝些清凉的茶品,如绿茶、薄荷茶、普洱茶、菊花茶等,少吃油腻的食物,这对养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运动养生仍是重点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除了药物及食疗,平和心态,也应加强运动。
运动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在早上,天气凉爽很适合运动,对于女性来说,早上运动也要注意防晒哦。
此外,还应当注意8个养生要点。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是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
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灭菌,熟食能清肠胃*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灭菌。
6、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7、驱五*:五*是指蝎子、蜈蚣、*蛇、虾螈、壁虎五种*虫。“端阳节,天气热;五*醒,不安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