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disease/a_9506104.html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破解农村人才匮乏的困境、培育和用好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日前,记者从云南省委组织部获悉,云南在全面总结近年做法成效的基础上,将全面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持续回引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根据《云南省基层*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年)》,到年,全省农村将回引优秀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各3万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引雁归巢”云南试水先行
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在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也导致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的现象出现。尽管不乏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团这样外来人才组成的“智囊团”,但长远来看,本土人才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
乡村人才“归雁”工程,简单理解就是回引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振兴家乡。
事实上,从年起,云南在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作中,就启动实施了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依托乡镇青年人才*支部发现、培养和储备村级后备力量,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新路径。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实践,我省已经探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路径,“归雁”工程正是对此前*策的延续和深化。一起来看看,云南如何“引雁归巢”?
搭平台用好人才“孵化器”
年,刚从普洱学院毕业的周先华和身边的同学一样,准备回到家乡临沧市双江县备考公务员。同年8月,他接到一通来自乡*委领导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到村上发展,并有意将他培养为村干部。
经过三天的思考,从未想过回村发展的周先华决定试一试,吸引他的不是稳定的收入和可观的待遇,而是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家乡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的成长空间。
周先华(右一)参加忙糯乡年终考核会议(受访者供图)
由于乡村治理经验不足,周先华最初从村委会民*助理员做起,边学边干,青年人才*支部的培训让他对产业发展、家乡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年,逐渐熟悉了农村工作的周先华,被选举为忙糯村*总支副书记。任职后,周先华又先后回引了三名大学生,在年换届选举中,忙糯村村“两委”班子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5岁。
在云南,像周先华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以来,仅临沧市双江县就“回引”了名年纪轻、学历高、眼界宽、思路活的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致富能人等回村任职。
为了“引雁归巢”,云南在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成立了青年人才*支部,承担起“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联系回引外出优秀人才、培养锻炼村级后备力量”三项职能,成为人才“孵化器”。
对纳入青年人才*支部管理的人员,采取*治学习、见习跟班、设岗定责、定期培训等方式集中培养,把农村优秀人才聚集到*的组织中来。
强保障打消回引人才顾虑
对于很多优秀青年而言,回村建设家乡,意味着要放弃在城市的待遇和机会。为打消回引人才的顾虑,省委组织部通过明确岗位待遇等方式,增强优秀人才回乡工作创业的意愿。
各地安排回引对象担任村*组织书记助理或者主任助理,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培养锻炼,任职期间参照当地村级副职标准发放报酬待遇。经过考核,条件成熟的推荐为村干部人选,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
为了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玉溪市在全市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村干部待遇大幅提升,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
雷应周入户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待遇和外面的工作差不多,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还有更多倾斜*策,对于毕业生的确很有吸引力。”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的雷应周在外工作几年后,回到家乡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成为镇规划中心的一名编外员工,在镇*委领导的动员下,雷应周参与了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凭借良好的群众基础,高票当选赵米可村*总支副书记,并利用自身特长帮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助农增收。
在雷应周看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两委”的岗位会成为更多优秀人才争抢的“香饽饽”。
年换届前,全省共回引农村优秀人才名。通过换届选举,共有名优秀回引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占回引人才总数的49.2%,其中一大部分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同时,还有名乡镇青年人才*支部培养的本土后备力量当选为村(社区)“两委”成员,两项合计占全省新进人员总数的30.24%,名回引人才直接担任村(社区)*组织书记。
传帮带让“归雁”变“头雁”
“回引只是手段,关键是要把优秀人才真正培养起来,使用起来,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当前部分地区确实也存在回引人才流失的情况,究其原因,有待遇低的问题,也有培养跟不上、工作不适应等情况。
要实现人才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除了待遇等保障外,还需要打造人才培养、成长、使用为一体的人才生态链。
玉溪市新平县老白甸村副书记普杰带头引种大棚辣椒,辣椒长势喜人。
为此,云南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除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外,还同步建立“导师帮带”制度,安排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村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乡情、村情、民情和村级事务的运行程序规则,实现迅速成长。
“刚接手工作时脑子一片空白,村民提出的问题很多都回答不上来。”周先华说,乡*委领导、村支书帮带让他逐渐熟悉村务管理,从上级部门定期组织的培训中,他也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再加上作为本村人的天然优势,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就很快适应了自己的岗位。
周先华带领村民找项目、谈合作,建起了食品加工厂。
当选村干部以来,周先华也获得了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除了到临沧市委*校学习外,上级部门多次组织村干部到沧源、耿马等邻县考察乡村旅游项目。去年,他还有幸到清华大学学习一周,授课老师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理念让他深受启发。
随着工作走入正轨,有见识、有闯劲的他带领村民找项目、谈合作。短短两年的时间,村里引入了肉牛养殖企业,还依托沪滇帮扶项目与邻村合作创办了一家年产值万元的食品加工厂,预计今年5月投产,至少将带动50名本村村民就业。
“通常愿意回乡的优秀人才,一般都不缺干事创业的热情,更不缺建设家乡的情怀。”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要真正留住、用好这类人才,一定要为他们搭建施展舞台、提供成长平台、畅通晋升渠道。
为此,云南建立从优秀村*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岗位,专门招录(聘)优秀村(社区)干部。今年以来,随着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在全省推行,村干部待遇又得到了显著提升,让更多优秀人才能看得到希望。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人才,*府部门也会给予项目帮扶,支持他们返乡创业,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未来,我们还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提升相关激励措施,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愿意回到家乡、回报家乡,推动乡村振兴。”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统筹:刘晓颖李洁
记者:期俊*
设计:陈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