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有一只鸭子能游过长江,鸭都之名的南京烤 [复制链接]

1#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美食却掌握在自己手中。爱美食、爱探店、爱做早餐的二胎90后宝妈。大家好,我是珠珠。

对于很多潮汕人来说,最为怀念的大概便是那一锅热腾腾的牛肉火锅,匙仁,吊龙,胸口朥,嫩肉这样的繁复细致的牛肉分类和名称在常人看来难以理解,在潮汕和汕尾一带却是品味牛肉的必要知识,每一个名称都带着令人怀念的珍贵记忆,即便离开家乡多年,那份味道也在味蕾里烂熟于心。也因此,牛牛在潮汕和汕尾的处境真的是给人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贴贴的。

倘若说牛牛在潮汕和汕尾地区活不过一月,那么在南京,鸭子们是别想游过长江了。鸭都之名名不虚传,不光是鸭头鸭脖鸭舌鸭肫,甚至连鸭油都不会放过,把每一点价值都榨干了,老资本家了。

烤鸭在民间,深藏巷与尾。

不过,吃鸭多年的南京人眼中,最为热爱的大概首推烤鸭了。烤鸭是接地气的美食,价钱不算高,味道却是顶呱呱,深藏在巷子巷尾,每一家都是历史的积累。在南京评判烤鸭好不好吃的标准不是什么打分和推荐,而是看排队的人数多少。

水西门附近的南湖,集庆门一带等这样的老城区每每临近饭点都有着络绎不绝的人人员排队售卖,耐心等待着厨师的切割。也有人图省事买一只不用斩直接带走,这样的直接可以走绿色通道打包带走。但更多的则是选择继续等待,在烤鸭这块上,南京人有着相当的耐心。

脆皮烤鸭

人多地方小排队吃烤鸭这样的场景持续延续着,刻印在每一个南京人的记忆深处。白色的外卖盒放在袋子上,卤水结捆得扎实放在外卖盒上,付款打包带走,行人沐浴在烤鸭的浓香里,踏着清风赶回家中慢慢享用,这片风景还在持续着并将继续下去。

所以,南京人的口味早已被烤鸭养得刁钻了,好坏一尝便知,不好吃的烤鸭店是活不下去的,排队这样古老的方式折射着味道的好坏。也因此,很多老店开了几十年,勤勤恳恳的经营回应着人们的信赖,有数十年味道始终如一的好口味,也有店家地址几经变迁顾客执着跟随相伴如一的场景。

烤鸭的味道传递着信赖,人与人的桥梁也在岁月的洪流里始终相守相望。

南京人的骨子里都是烤鸭的味道,即便远离故乡也忘不了那一口沾满卤汁的味道。

南京烤鸭的的鸭种选用的是南京湖鸭,鸭皮薄而脂肪少,肉感更为筋道入味。最早的鸭行使用的是焖炉,用特制的砖切成,呈现倒圆锥的形状,底下炭火烘烤,热量汇聚向上循环冲刷悬挂在中上层的湖鸭,使得余温点点沁入鸭皮,鸭肉,直达深处熟化。

这样不用明火,单纯用温度炜熟的做法最大程度保证了鸭肉的水分,炭化程度低,口感丰盈浓郁。即便如今早已换成了更为先进的白铁皮炉子,火力控制和烤制数量不可同日而语,但原理则是始终不变,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开花结果。

最令南京烤鸭的味道独特为人们所记忆的,那便是烤鸭卤水的制。款住在烤鸭内腔的卤水原料带着浓郁的香味,桂皮,香叶,辣椒干,十三香等等佐料的分量大小,糖色,精盐,米醋的多少,每一家店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配方,独特口味,百花齐放。

吃前烤鸭的卤汁和烤鸭单独打包,只有在吃的那一刻才浇灌在鸭肉上,汁水在鸭肉上流动交融,每一口既是肉香也是卤香,微微的甘甜中带着咸咸的味道,丰盈而有质感,嫩和脆两种口感巧妙结合,颇有种神奇的体验。

现在保鲜技术方便了不少,南京旅游的时候,一般店铺都会有真空保鲜技术,作为手信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像我一样在网上购买来解解馋。

当然,如果有时间也有钱的话不妨前往南京走走,去体验那座承载着我们深刻记忆的城市,品味烤鸭的甘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