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91812617012761&wfr=spider&for=pc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振太镇太和村,是一个美丽而恬静的传统村落,乡亲们白天像勤劳的小蜜蜂往返穿梭于田间地头,晚上归来在一幢幢青瓦白墙的传统民居休养生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直通家家户户,镌满岁月痕迹的老宅和古道承载并见证着这里的每一天。漫步在静谧整洁的老街道,沉思于一幢幢保存较完好的百年老宅,若有A级景区般的体验。
难以想象前几年这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人。
太和村位于振太镇集镇,设立*总支1个,*支部5个,太和*支部为其一。多年来,太和*支部基层*建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到位,*建台账管理粗枝大叶,老街人居环境每况日下。年3月,太和*支部被评为软弱涣散*组织。
*建引领人居环境蝶变。
针对暴露出的太和*支部软弱涣散突出问题,各级*委高度重视,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经过近一年的整顿治理,如今的太和*支部气象一新、破茧化蝶,成为引领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转化的示范标杆。
选优干部,配强班子
太和*支部软弱涣散的直接原因是班子凝聚力和执行力不强。究其根源,*支部班子成员年龄过大,不适应新时代*建工作需要,不能较好履职。整顿太和*支部,选优干部、配强班子尤为关键。
为根治太和*支部软弱涣散问题,县委组织部将该支部列为县委主要领导*支部工作联系点。普洱市副市长、镇沅县委书记白兆林多次到太和*支部调研指导整顿工作,紧盯难点问题跟踪问效。县委组织部多次暗访督察,直指存在问题督促整改。振太镇*委把太和*支部整顿列为“一把手”工程,*委书记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机关站所配合抓,层层考察选出3名有经验、敢碰硬、懂*建的优秀*员干部充实到太和*支部班子。
*建引领人居环境蝶变。
聚焦民生,赢得民心
新的太和*支部班子上任后,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从强化阵地建设抓起,着力推进*员活动室、篮球场修缮,合力新建凉亭、*建宣传栏,支部*员有了新的活动阵地,村民群众有了敞亮的娱乐场所。此外,支部积极发动*员群众,每户认养一棵花草植于活动室外,活动场所焕发新生机。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事。太和自然村人口密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车辆增多带来的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老百姓为争块空地停车吵得面红耳赤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存在问题,太和*支部积极向村“两委”汇报,村、组两级深入研究,积极谋划,多方集资购买土地,新建便民停车场1个约平方米、公共厕所1座,有效解决了村民眼前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太和*支部心系群众、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切实赢得人民群众双手称赞,群众的精神面貌也随之转变。“这届村组班子对我们老百姓的事很上心!”村民*丕坚笑眯眯地说道。
创新治理,成效显著
“以前垃圾遍地,垃圾池臭气熏天。”村民冯洪友说,“现在好了,苍蝇都不见了。”
把脉太和自然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顽疴陈疾,太和*支部积极借鉴其他*支部的有效做法,引入“一步四会强引领,四邻联动促治理”管理模式。针对老街垃圾清运难的问题,*支部创新提出“户收集、组清运、村处理”垃圾清运新模式,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配合,每户农户每年支付元垃圾处理费,收取费用交至垃圾清运专人,由其负责清运垃圾。具体做法为,每周固定两天早晨,各家各户自行将垃圾打包放到指定地点,再由专人进行拉运。不到一年,老街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提升有名有实,村民卫生习惯和综合素质更上一层楼。
为民解忧,情暖人心
太和*支部有*员15名,*员分片区包保农户,针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支部组织*员帮助解决。潘有恒今年80岁,大儿子在市里务工,小儿子在其他乡镇工作,老伴已去世多年。潘老先天残疾,行走不便,尤其在雨季,出门对老人来说成了一项“大挑战”。太和*支部书记李开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召集支部委员商议,决定发动*员群众上门服务、主动帮扶。如今,每逢雨天就有*员和群众主动为他跑跑腿、办办事。“不是儿女胜似儿女”,潘有恒抹着眼泪花说道。
年4月以来,太和*支部帮助特殊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20余件,切实有效改善了*群关系,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云南网通讯员夏蓓蕾李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