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村民挑上金扁担人民日报关注普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愈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825/5651461.html

产业兴起来,致富底气足

走进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文光村,抬眼望去,绿油油的桑树生机勃勃,养蚕户魏大明说:“靠桑蚕产业,全家脱了贫,一年下来收入有六七万元。”

文光村地势低洼,耕地少、缺产业。推进脱贫攻坚以来,*策有力扶持文光村发展起桑蚕养殖、蔬菜、水产等产业。“季季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户户有脱贫门路,”去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乡亲们住进了新房,开上了轿车,过上了好日子!”村民魏晓猛高兴地说。

文光村这样的变化,在普洱市处处可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卧云岭肉牛庄园,经营精饲料生产、养殖加工,通过“公司+合作联社+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嘎勒村坚果产业基地,农户以土地入股,跟着公司一起种植坚果,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茶叶、咖啡、坚果、肉牛等特色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挑上了现代农业这个‘金扁担’,助力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说,今后将继续加快推进现代林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美起来,乡村人气旺

“现在我们村是明星村,可热闹了!”65岁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乡那柯里村村民赵光辉说,这几年,村子里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为家家户户安新门、换新窗,还挂上了有茶马文化特色的灯饰。整洁的村容村貌与葱葱郁郁的山林、悠远宁静的古道、百年风雨桥等景观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村子里景色好了,人气旺了,乡亲们办起了乡村旅游,我也开了间‘农家乐’,财气随着人气一起来!”赵光辉说。

看到家乡的变化,在外打工多年的高仕兴返乡创业,开起了制茶体验馆,让游客自己动手制作茶饼,旺季时一天有几百位顾客,赚足了人气,还弘扬了茶文化,“村子里环境越来越美,发展越来越好,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山村。”

如今,那柯里村开设农家乐26家,建成土特产品一条街,日均接待游客余人,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余万元。此外,民族歌舞、木刻等文化产业,也让村民们致富路更加宽广。

生产方式也在变“绿”。景谷傣司实业有限公司工人李朝明说,过去烧锅炉用薪柴、燃煤,现在用沼气,再也不像以往那样一天下来裹得一身浓烟、灰尘。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山上的树皮、枝丫等废弃物,生产生物质颗粒用来烘烤茶叶等,发热效率大大提高,还实现了节能减排。

技能强起来,日子好起来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仰里村杨正洪以前靠帮人挑水泥、搬东西为生,生活困难。听说县里办起了技术培训班,能学本领,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

经过培训,杨正洪学会了砌筑技术,拿到了专项技能等级证书。有了技术,他的活多了起来,一个月有多元收入,成了乡亲们称赞的能工巧匠。“脑袋富起来,口袋才能富!”他颇有感触。

在培训中心,一排排教室、宿舍整齐划一、干净明亮,村民们课上认真听课,回到宿舍温习农业科普教材。培训中心负责人说,县里成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建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提升贫困群众生产技能,帮助村民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和动力。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学员名,已回访名学员,成功实现转移就业人。

“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消除‘等靠要’思想,脱贫攻坚才能更有成效、更加长久。”卫星说,普洱市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采取拉家常、讲故事等方式向群众讲*策、教知识,有效带动农村青年创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在中国工程院帮扶下,探索科技扶贫模式,专家手把手培训农民学员1.5万人次,培养了余名基层农技人员,为贫困地区注入了发展动力。

“只要甩开膀子干,日子一定越过越美!”杨正洪信心十足地说。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屈信明

编辑/张雨王云菲

审核/云纪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