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世界喝中国好茶#
说起茶道,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山林密处间,一方静室、三四好友,共同品茶论人生的场景,较遗憾的是,这场景大多都是从日本电视剧里看来的,而由于受到文化的影响,日本茶道也进入到我国的品茶阶级之中,并且愈加繁琐,颇有东施效颦之相,却又让人趋之若鹜,奢望地去附庸一把风流。
说起来,“茶道”一词本源于我国,唐朝是茶道兴起并达到巅峰的一个时期,宋朝时传入日本,成为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一种精神追求,唐代散茶开始流行后,喝茶也进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
喝茶对国人来说应该算是每日必备了,出差旅行,居家休闲,泡上一壶茶那是必不可少,有条件的自备茶叶,没条件的也会就地买茶冲泡,“早茶、晚酒、饭后烟”,一整天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国人喝茶已经渗入到了骨子里,可以一日无酒,但不能一日无茶。
茶道的朔源
喝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恐怕现在也没人说得清楚,陆羽所著之《茶经》,将进食“茶”这种草本植物的源头给了我们的老祖宗神农,“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经秦汉、过两晋南北朝,到唐朝发展出鼎盛,《茶经》横空出世,让茶文化迎来了黄金时期,当是时,家家饮茶,人人品茗,茶道始现,远播海外。
事实上,最早茶的作用是用于做药的,神农一日尝百草,偶尔吃错点毒草毒蘑菇,就靠着吃茶叶来解毒,以此发现了茶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但是那时候的人还不知冲泡的操作,茶叶基本是拿来生口咀嚼,除了可以提神之外,还有保持口气清新的作用,也称为“吃茶”,这个名词一直保留到现在。
商朝好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就用茶来解醉,周朝灭商之后,以茶为贡品,专供上层贵族酒后解醉之用,而此时的茶叶也只限于冲泡,真正开始用火炉、茶具烹茶的,则要到西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茶汤,这些时期品茶的也大多是文人雅士,扬雄、司马相如、左思、谢安皆好此道,花样也玩得越来越花。
唐朝是茶道的鼎盛时代,对茶进行收税也是由此开始的,而《茶经》的问世使陆羽成为了茶圣,日本僧人最澄,在公元8世纪初,携带了茶籽回去,茶道文化由此进入了日本,由于陆羽好佛,日本茶祖最澄也是僧人出身,故日本茶道和日本禅宗之间的关系也极为亲密,现日本茶道中最大的一派,就是“茶禅一味”的禅宗茶道,其内核为“和、敬、清、寂”的品茗礼节,这和《茶录》中所提出的:“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一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喝茶的好处和禁忌
好处:
茶能减肥瘦身,尤其是乌龙茶和普洱茶,因为茶中富含茶多酚、肌醇和维生素C等有益成分,可加快脂肪溶解和促进胆固醇排出,乌龙茶还有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的功效;茶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明朝顾元庆曾说过:“喝茶不止能解渴,还有消食、除疾、明目、益思”等作用,对茶饮给出了颇重的评价,认为“人不可一日无茶”,而《茶经》中以记载着:“昏睡、精神不佳者,可饮茶”;茶可以下火,《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味寒,最能降火”,李时珍认为“火为百病之源”,而多喝茶能降火,火降则百病消;浓茶可解腻、护齿,内含氟化物和咖啡碱,都可以起到保护口腔、消除异味的功效,苏东坡就最喜欢用浓茶漱口,每次饭后必以普通茶叶泡一壶浓茶来漱口,肉腻感顿消,还能冲洗牙垢,比用竹签剔牙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喝茶还有防辐射、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可虽然喝茶有这么多好处,但万物相生相克,其中也有不少禁忌:
年老体弱者要尽量减少喝茶的量,还是《本草纲目》所记:“年轻时喝茶量大,到晚年元气受损,这时再大喝特喝反而不好”,陆游嗜茶,每天必喝,到晚年时反认为“茶也可作病”了;孕妇少喝,因茶中富含咖啡碱,多喝对胎儿和孕妇本身有害;某些病患者,要遵医嘱,适量喝茶;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取之有度。
很多人认为茶不比酒、烟,是不会上瘾的,这是错误的观点,喝茶也是会上瘾的,陆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嗜茶,到老了经常失眠、厌食,所以即使喝茶也是又有度的,凡事适量就好,烟、酒、茶都是一样的。
喝茶也是喝一种礼节
虽然现在说喝茶,看的是繁琐的泡茶程序,喝的是价格昂贵的上万茶饼,但这些在我看来,都已经偏离了喝茶的内核,其实只要懂得这三个细节,我认为也算是会喝茶的了:
浅茶满酒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这句话,家庭招待客人,茶都是要用开水冲的,凉水冲的茶大概只限于旧时茶馆之类的场所,供脚夫、车夫等劳力在大热天一口狂喝过瘾解暑的,所以喝酒给客人斟满,是代表了礼貌,而家庭泡茶接待客人,自然不能斟满敬客了。
一方面是太烫了,主人端着满杯的茶给客人,这会让客人陷入一种尴尬的情况,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接过来烫到自己,不接又没礼貌,另一方面,冲茶第一步是要洗茶的,而洗茶要烫杯,倒满茶水的杯子就是用来烫杯用的,拿满杯的茶水接待客人,也有了一层赶客的意思。
一般而言,主人家要开始烫杯的时候,可以和客人说一声,以免因地域差异,对地方喝茶习惯不熟悉的客人,错误地理解了主人的举动,所以提前说一声好,当然对熟人就不必了,而倒茶时,一般倒够茶杯的三分之二位置就可以了,不要倒少,也不要倒多,尤其不要倒满。
粗茶细吃,细茶粗吃
有些时候,喝茶也不一定要用到全套的茶具,如果客人来不过就是闲聊几句,很快就要走了,这时候如果用看着比较隆重的茶具泡茶的话,也会对客人造成一点心理压力,难以抵挡主人的热情,留下来一杯杯地喝,反而把自己的事给耽误了。
如果家里各类茶叶都具备的话,可以问清楚客人喜欢什么茶,红绿黑黄白花,浓淡口味如何,主人根据客人的要求,从中选择客人最喜欢的茶叶来招待,如果客人没有要求的话,我们会选用最贵重的茶叶来招待,以示敬意,而这也方便主人使用配套的茶具。
如果家中有名贵茶的话,可选用玻璃茶杯或瓷杯来接待,好茶叶不用多,适宜就好,可如果家里只有一些普通的茶或者碎茶的话,那就用茶具,把茶渣盖住,不至于影响双方的观感,也减轻双方的心理负担,免得主人担心客人嫌弃,客人担心主人面子过不去,没有好茶,有好茶具、庄重的冲茶程序,也足以表现主人的迎客诚意了。
这就是所谓的“粗茶细吃、细茶粗吃”,这不是装模作样,而是礼节,重要的是主客一同喝、一同聊,不要喝“两份茶”,主人自己喝好的,客人喝差的,反之亦然,其实喝茶喝的就是交心,茶的好坏说实话并没有那么必要。
准备好适当的零食
因为茶有消食的作用,如果一早起来还没吃饭就喝茶,那就是出现“醉茶”的情况,而主人在家中招待客人时,准备一些糖果、饼干以佐茶也是必要的。
喝茶没这么多道道,讲的无非就是一个礼字
明朝屠隆著《茶说十事》,点出了当时喝茶的错误:“斗巧炫华,穷其制而求耀于世,茶性之真,不无为之穿凿矣”。
这虽然是针对大明喝茶的乱象,但放到今天也是一样的道理,所谓茶道程序越来越繁复,好茶叶越炒越贵,似乎茶就是用来其彰显其身份的象征一般。
但不管是国人喝茶,还是日本茶道的“茶禅一味”,其主旨都在于交谈论心,抑或独品修性,茶乃饮中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又何必去牵扯什么程序、贵贱呢?
茶字上草下木,人居其中,意味着人生于天地之间,喝茶也是在吸取天地之灵气,以修身养性,在日本茶道中较喜独品,在幽静处独自品茗,享受茶叶的甘美、河水的流动、草木的清新,讲的是一个“修”字。
而国人喝茶较喜欢和朋友喝,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字,无酒不朋友,而喝茶就是在交知心朋友,无论喝什么茶,与朋友推心置腹才是关键,以现在流行的茶道工序来说,复杂繁琐,用来观赏更好过喝茶,不过是用来表现自己精通此道,置客人于无知、尴尬地步的一种工具而已,不学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