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虎共存百万年,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复制链接]

1#

虎年即至,往前回溯,历史上的“中华第一龙虎”、“商虎食人卣”、调兵遣将的虎符,以及李广射虎、周处杀虎、武松打虎,都体现出我国悠久的虎文化,内涵丰富深厚。

但到了近现代,人与虎的关系却开始紧张,湖南高坪村甚至经历过百虎围村三天三夜,广东的邓氏父子则打虎足百只。

近年来,有关虎的新闻也很多。远的有年的周正龙华南虎假照事件,近的有“完达山一号”的两次下山,以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

虎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化史,又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担当了何种角色?仅存于中国的华南虎到底有没有灭绝?虎年到了,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虎。

谢芳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畏惧与崇拜

在动物学分类上,虎属哺乳纲(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豹属(Panthera)虎种(tigris),学名为Linnaeus,,全世界只有一种。

在整个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虎是猫科动物中进化最完美的物种,处于物质与能量流动的顶级位置。

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内,两只东北虎在戏水。图

新华社

虎由第四纪(约万年前至今)的真猫类演化而来,但其具体起源说法不一,基本有以下3种:约万年前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平原;约万年前的中国河南渑池县;约万年前的中国南部。

可以达成共识的是,虎是只分布于亚洲的特有动物种。它们随着气候的变迁向亚洲各地扩散,并逐渐在个体大小、毛发长短、条纹深浅疏密、尾巴粗细上显现差异,最终演化为9个亚种,即华南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马来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新疆虎)。

就中国而言,年陕西蓝田公王岭发现的虎化石与蓝田人的头盖骨连在一起,证明了多万年前,虎就与我国人类的祖先蓝田人生活在一起了。百万年的共处,让虎与人关系密切,互相影响。

远古时代,先民用简单原始的工具在自然界求生,面对身形数倍于自己的虎,即便是群体出行,也难免伤亡,所以人们对虎更多的是畏惧之情。当时无文字可考,但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大量岩画可以说明一二,新石器时代的大西峰沟岩画虎、青海岩画虎、贺兰口岩画虎等,都有共同的特点:硕大、巨牙、凶猛。

正所谓,由畏生敬。在人虎共存的历史长河中,宗教、巫术等渐渐加诸其上,虎因自身的神秘、强壮、凶猛等特点而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成为一些民族的图腾和信仰。

年6月,河南濮阳仰韶文化遗址一墓葬中发现了蚌壳摆放的龙虎图形。据考古年代测定,这一文化遗址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所以蚌塑龙虎图是目前已知的龙虎文化最早起源,也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虎”。而象征狩猎文化的虎图腾,明显早于虚构的象征农耕文化的龙图腾。

我国先民之一的羌戎氏族的图腾崇拜就是虎,其后裔彝族、白族、土家族至今仍保留着崇虎的风俗。其中,彝族流传的先民史诗《梅葛》的第一部分“创世”,就描述了虎化万物:它的眼睛、骨头和肩膀分别被用来作为日月、撑天的柱子和四方的方向,它的血肉皮毛化为草木,它身上的虱子则变作牛羊之类的动物。

而商代晚期的祭祀礼器商虎食人卣,则被学者解读为古人对虎图腾的崇拜意识载体——虎并非食人,而是拥人、佑人,表现了对神灵的崇拜和被保护的渴望。

随着文字的出现,虎的意象被运用到各个方面,虎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体现与记录。

最早出现于战国春秋时期的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兵权,调遣部队的信物,其应用体现出,虎威猛强壮,骁勇善战的特征,被寄予到将士身上。此外,虎贲是对勇士的赞美之称,虎节是出使的信符,虎帐则是将军的营帐。

民间传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因为出生时“虎喂奶,鹰打扇”;而《水浒传》里,位好汉中,绰号和老虎有关的就有12位——母大虫顾大嫂、插翅虎雷横、跳涧虎陈达、矮脚虎王英、笑面虎朱富……

在日常生活中,虎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虎位列十二生肖的第3位;悬挂虎画可以驱邪镇宅;要为新生儿准备虎头鞋、虎头帽等,都表现出对虎的崇拜与赞美。

2

虎患与捕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类赋予虎的意象内涵开始褪魅。

一方面,我国古人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从狩猎转向农耕,对虎有了更真切的了解,不再如从前那般恐惧。与此同时,龙虎文化中的龙,后来者居上,逐渐成为封建帝王形象的化身与民间的信仰主体。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古人砍伐森林、进军山地,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这势必会与包括虎在内的野生动物发生冲突。

《论语·述而》中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取水途中打虎的故事,这是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例打虎内容。

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以射石虎而闻名,此后他又射杀了真老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唐玄宗开元年间的龙华军使裴昊,守北平(今河北完县),一日就射杀31只虎,“北平多虎,昊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

文艺作品中,《世说新语》的周处除三害杀虎斩蛟,《水浒传》的武松打虎、李逵杀四虎,《西游记》里,孙悟空打死老虎拥有了“虎皮裙”。

渐渐地,打虎这一行为与“英雄”划等号,并成为彰显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这其中,尤以清朝为甚。清朝统治者经常到东北猎虎,皇家狩猎队将老虎围困,“或皇上亲射,或皇太子射之,亲王大臣近侍非得旨不敢在围中发一矢”。康熙五十八年(年),康熙皇帝回忆自己,“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只”。

乾隆也是个猎虎能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弘历刺虎图》,就描绘了乾隆与虎搏斗的场面。

不过,明朝以前,除了封建统治者的集体猎虎行为,其他的打虎行为具有偶发性,人虎矛盾并不突出。

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发生改变。这一时期,随着人口大爆发,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向山区进军,大面积的山林资源被破坏,导致大量动物消失,进而破坏了虎的食物链。此外,天灾频发也影响了虎的生存。最终,虎走出深山,我国也迎来了少有的虎患灾害时代,遍及华北平原、西部地区、东南地区、云南地区以及南部沿海等地。

虎文化也迎来了最黯淡的时刻。

明嘉靖、万历年间,几乎每两年便有一次虎患发生,清顺治年间则达到每年都会发生的地步,到了康熙、乾隆、光绪年间,爆发频率也几乎是每两三年一次。

清人赵彪诏在《谈虎》一书中指出:顺治年间(-年),四川“虎患,十百为群,或夜半扶椽瓦而下,尽啮室中老幼。”

康熙初年,四川在经历战乱后,全省失去了90%的人口,锐减至不足50万人。随后,境内老虎涌入,攻击幸存的人类,“大抵蜀人死于贼者十之八,死于饥者十之二,仅存者又死于虎之口。”

彼时,消除虎患保一方平安,已经成为部分当地政府的执政内容。

有组织、有规模、有奖励的官方灭虎行动一时成为主流,并涌现出熟悉老虎习性、活动路线的专业打虎人。此前多次发生虎患的陕西西乡县,在康熙五十一年(年)再次发生大规模虎患,知县重赏招募人进山打虎,3年之内就射杀了64只虎。打虎的工具甚至都具有了专业性,“探虎出入必由之径,置毒于矢,伏机于路,虎触,机矢即发,立毙”。

也是从这时开始,虎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开始急速减少。

民国时期,随着武器的进步,猎枪、手榴弹等都可以用来打虎,杀伤力极大。工具的进一步升级,伴随的是虎数量的进一步减少。

3

贩卖与灭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打虎迎来又一个高潮。

彼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南方山林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居于南方的华南虎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华南虎开始闯入人类居住区,虎患再起。

年,仅湖南耒阳县就有多人被虎咬死,甚至发生过一天咬死32人的事件。当年4月,广西北流县也发布通知,表示一年中,虎咬死人10个,咬死耕牛头。

年9月,湖南高坪村甚至经历了百虎围村三天三夜,原因是村里有人在山上捡了几只老虎仔带了回去。

人虎矛盾再次激化,人们把华南虎视为“害兽”,并展开了大规模的打虎行动。从年开始至60年代初期,仅湖南就组织打虎队0多支,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猎杀华南虎只。

广东阳山县“革命委员会”曾以两支半自动步枪作奖品,表彰打虎足百只的邓氏父子。而湖南耒阳的陈耆芳,因孙子被华南虎咬死,走上了打虎道路,并发展起了50多人的队伍,7年时间猎杀了只华南虎,成了著名的“打虎王”。

南方的这一场打虎行动,持续了20年之久,重创了华南虎种群,彼时,华南虎被划归为有害动物之列。

华南虎是唯一仅分布在中国的虎,也被称为“中国虎”,其分布与中华文明区域高度吻合,是众多历史虎故事中的主角。有学者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南虎仍有多只,广泛地分布在我国的华中、华南、西南。而到了年11月6日,湖南安仁县发现一只华南虎幼虎被铁夹捕获,因伤势过重,小老虎在15天后死去。这是国家林业局的资料中,最后一次接到野生华南虎的报告,也是人类最后一次见到野生华南虎。

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华南虎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年,联合国发布《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将华南虎列为第一号濒危物种,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

此后,相关部门悬重赏追寻华南虎影,这引发了许多虚假报告。年轰动一时的陕西周正龙“华南虎假照”事件,就是其中一例。

30多年来,再也没有人真正见过野生华南虎。目前,全世界纯种华南虎的存有量达到只,但均为上世纪在野外捕获的6只华南虎的后代,一直都是近亲繁殖,人工喂养,整个华南虎种群仍处在濒危边缘。

如果说华南虎被捕杀的缘由是攻击人类,那么东北虎的命运多舛则源于人类的贪欲。

许多人信奉“以形补形”,认为老虎强壮、灵活,其骨头泡的酒自然吸收了养分,可以抗疲劳,甚至缓解风湿病和关节炎。东北虎的交配期可以持续5天,有时每天可以交合50多次,这又让虎鞭成了壮阳药的成分。从科学角度讲,这些虎制品所谓的功效,都是没有依据的“一厢情愿”罢了。

这些“美好心愿”背后,是无数贪婪的人举起猎枪,以及无数东北虎失去它的骨头、内脏、皮毛和生命。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间,仅吉林、黑龙江两省,就捕杀了只东北虎。

东北虎的运气比华南虎好一些。年9月,国务院颁布指示,禁止捕猎东北虎,年,农业部再次强调禁止猎捕东北虎,但因执行力度不够,无法阻止偷猎者。直到年,中国政府禁止虎骨贸易,之后又将虎骨从官方药典中删除,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境内虎制品的大量消费。

不仅是华南虎和东北虎,虎的9个亚种,3个已灭绝:最后一只巴厘虎在年被猎杀;爪哇虎于年左右灭绝;里海虎(新疆虎)最后一次被人发现是在年。孟加拉独立大学的学者表示,在人类日益频繁的捕猎活动和栖息地的不断萎缩下,孟加拉虎将在50年内灭绝。

20世纪初时,全球野生虎还有10万只之多。而到年,据IUCN/SSC猫科动物专家组提供的统计资料和有关国家专家的报道,全世界野生虎的种群数量只剩至只。

这背后,依旧是全球化的虎制品贩卖的猖獗。-年,韩国进口了6吨虎骨,相当于至0只老虎。而缅甸的虎骨黑市在-年间,共输出超过5吨虎骨。毕竟,一位老虎保育员曾表示,偷猎一只虎成本是10美元,而保护一只虎的成本高达美元。

现在,全球野生虎只剩下0只左右。

4

补救与保护

如何拯救虎?

首先要保证栖息地。

虎要好好生存必须具备三要素:足够的动物资源,供猎食;足够的水源,供缺乏汗腺的虎洗浴散热和饮用;足够的林木和丰草。其中,第三点尤其重要。

《中国动物志》中涉及虎的生存条件写到,虎主要栖息在森林山地。在我国东北地区,虎一般栖息在海拔0米以下的丘陵起伏的山林、灌木与野草丛生的地方;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虎虽然栖息于海拔较高(0米左右)的常绿林中,但一般地势较平缓;我国云南的虎则常年生活在茂密、潮湿的热带雨林的山地中。

虎的习性也要了解。虎是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潜伏在草丛中休息,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活动频繁。它们活动范围相当大,北方的老虎一般都在数十公里范围内游荡,每只成年的老虎都有它自己一定的领域,而它们的边缘部分可以彼此重叠。

因此,百兽之王的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据统计,一只雄虎的生存领域大约40至50平方公里森林,同时需要有水泽山川。

年,曾在4月和12月两度下山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就被认为是栖息地不再适宜生存,在寻找新的地方时,误入村庄。

针对华南虎的保护,明尼苏达动物园的老虎专家罗纳德·提·尔森也曾表示过栖息地的重要性,恢复华南虎野外种群的最低目标是,至少有3个种群,每个种群至少有15-20只个体,每个种群至少有0平方公里的天然栖息地。

年,国家林业局将湖北五峰后河、江西马头山和湖南壶瓶山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放归自然试验区,并将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基地扩建为华南虎野化训练及种群复壮基地。

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该国家公园跨越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包括12个自然保护地,有东北虎、东北豹等在内的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综合运用红外相机、无人机、卫星等技术手段,持续对山林内的生物多样性、东北虎豹活动规律及其生存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目前,园内的野生东北虎已由年的27只增至50只,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此外,严明法律对保护虎也十分重要。

9年2月的一个夜晚,康万年持枪走进保护区,猎杀了一只老虎,后与多人分食。这是我国最后一只印支虎。

当年12月21日,云南省勐腊县人民法院对非法猎杀“印支虎”一案进行一审宣判,康万年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万元;犯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0万元。其余被告人则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4年不等。

这是一个警示,贪一时口欲,夺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命的偷猎者,必须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

在年2月25日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虎同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类已经与虎相处了百万年的时间,从畏惧到崇拜的虎文化,从捕杀到保护的人虎斗,正是人类从愚昧到理性,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主宰自然,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成长与转变。

人从虎的身上索取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而虎,需要的只是不被打扰的山林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虎”意象文化背景探析——由《中国虎》谈起

冯庆华、巴图尔·买合苏提,《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9年第3期

2.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

曹志红,陕西师范大学,年6月

3.中国虎文化探源

汪玢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年第1期

4.虎,人类最喜欢的动物

张娜、孙全辉、启明、奚宇鸣、田新娜、赵守哲,《文明》,年第2期

5.虎形象与虎文化衍生品研究及设计实践

崔向前,北京工业大学,年3月

6.远去的华南虎

刘炎林、陈建伟,《森林与人类》,年第7期

7.华南虎的生死考验

钟岷源,《南风窗》,年第10期

8.走访东北虎专家

潘宝昌,《文明》,2年第7期

9.彝族史诗《梅葛》中的“牺牲”母题研究——以虎化万物为例

刘伟,《普洱学院学报》,年第31期

10.进村东北虎被命名为“完达山1号”专家支招:“虎出没”,人咋办?

中国科普网,年4月26日

11.中国虎的最后年:杀戮与疯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