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普洱地以茶闻茶以地名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欢迎收看我的百家号茂材聊故事,今天小编要给大家的介绍的是普洱茶。

在我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与澜沧江交汇于一座安谧而美丽的城市——普洱。说起普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为主要原料的普洱茶,生长和种植在澜沧江中下游的普洱市及周边地区。有证据表明,在万年前的渐新世时(渐新世是地质时代中古近纪的最后一个主要分期,约在公元前万年至公元前万年间),茶树的亲缘始祖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有茶树的完整垂直演化体系,为澜沧江中下游是世界茶树起源地提供了佐证。今天,各种类型的茶园在普洱市星罗棋布,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与人文的历史。

普洱:地以茶闻茶以地名

说起普洱茶,更多人想到的是饼状的紧压茶,比起超市茶庄中林林总总的装在罐子里的散茶,它总显得别具一格。其实,认真说起来,普洱茶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概念。它的名字来源于地名—普洱府。然而,在普洱府存在之前,这片土地就已默默地孕育茶树数千年。澜沧江中下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明清以来,普洱成为这地区茶叶贸易的集散地。清代《普洱府志》中载录《大清一统志》对此地的描述:“民皆夷,性朴风淳,蛮民杂居,以茶为市。”说明在清初时,普洱府就是多种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民风淳朴,茶叶贸易兴盛。周边茶山所产茶叶大都送至普洱府经加工精制后,运销国内外,人们称这一地区所产茶为普洱茶。

从现存记载来看,这一地区茶的利用和栽培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唐代樊绰编撰的《蛮书》中提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普洱古属银生府),据此推算,这里茶树种植的历史至少有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为明确地记述了“普洱茶出云南普洱,而此时的普洱还是对整个澜沧江下游普洱茶区的泛称。说起普洱的来历,我们还要从一座山讲起。“普洱”为哈尼语,意为“有水湾的寨子”,作为地名最初孟建县指普洱山(位于今普洱市宁洱县)间的一个寨子,后慢慢扩大范围。元朝时,“普洱”一名正式写入历史,作为银生城属地存在于典籍之中。

明朝时,由于茶市的兴盛,当地人口与经济迅速发展,普洱城正式形成。清雍正年间(年)始设普洱府,辖区范围包含了今日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新中国成立后,普洱市名与其辖界也发生了数次变化。直至年,西双版纳州从思茅地区分设,普洱市辖界基本确定。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思茅市。年,思茅市改名普洱市。历经千余年,这个以地为名的古茶种不断发展,流传至今,终于成就了普洱的荣耀。今天,位于茶区中心的普洱市作为澜沧江中下游茶文化中心,被称为世界茶源

普洱茶的原料,是产于这一区域的云南大叶种茶。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茶组植物中,生长和栽培在云南的占已发现茶种总数的80%,以大叶种为主。云南的茶树几乎全省都有分布,但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在云南西南的澜沧江中下游地区。这些不同品种的茶树所产的青叶,在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做成不同种类的茶。历史上,这些茶在普洱集散,流向国内外,人们习惯上将它们统称为“普洱茶”。明朝后期,普洱茶占据云南市场。清乾隆六十年(年)普洱茶成为贡茶,改变了清宫廷的饮茶偏好,并迅速风靡京城。普洱府也随着茶的传播闻名于世。

当时,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茶往往是通过马帮运输。为将莽莽深山之中所产的茶运到千里万里之遥的地方,人们把采下的青叶杀青后揉捻,晒干或烘干再软化并最终紧压成块状、碗臼状或饼状,以方便运输。遥远的路途注定了茶叶在售出前经历长时间的储存和再发酵,而运输中所经历的自然条件也为这种后发酵提供了助益。因而,古人喝到的普洱茶,色重而味酽,这也为后来的普洱茶贴上了印象标签。现在,我们所谈的普洱茶与茶文化系统是指在以普洱市为代表的普洱茶产区内,以茶园、茶农和茶文化为基础的整体,是基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范畴的更为宽泛的农业文化系统。让我们从生长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古茶树和古茶园出发,慢慢探寻它的曼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