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真菌病有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之分,侵袭性包括急性或爆发性侵袭性真菌病、慢性侵袭性真菌病、肉芽肿性真菌病;非侵袭性真菌病包括真菌相关的嗜酸性鼻窦炎和真菌球性鼻窦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一个亚型,发病率仅次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1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发病机制
1环境因素
2上颌牙髓治疗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关系
单侧上颌窦口腔瘘患者的瘘口分泌物经过培养可见曲霉菌生长
3真菌球性上颌窦炎与鼻腔气流阻力改变相关
鼻腔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气流中的颗粒进行过滤,中鼻道容积的增大,使该部位的阻力减小,气流流量大、流速快、气流中颗粒惯性大,易于“碰撞”到鼻腔壁而沉积,颗粒在中鼻道沉积量增加,可能导致真菌球性鼻窦炎的发生。
4与鼻腔解剖结构变异有关的争论
2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特点
在50岁以下的患者中性别、年龄、侧别上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在>50岁的患者中,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易受真菌感染,女性患者明显增加;患者主要以类似慢性鼻窦炎的非特异性表现就诊,如鼻窦细菌、厌氧菌的感染和化脓引起的单侧鼻塞、流涕、异味等。
3.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治疗
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局部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并且可显著预防复发。
上颌窦是感染最常受累的鼻窦,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是带有真菌菌丝和孢子的空气颗粒沉积,而鼻腔黏膜空间的狭窄、窦口的堵塞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窦底黏膜的破坏及化学物理因素创伤,都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导致真菌球的发生。大部分真菌球发生在上颌窦的后下壁,治疗上主要是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的鼻腔冲洗、窦内局部抗真菌治疗等,部分真菌球发生在窦的前壁,内镜操作受限,可以联合尖牙窝入路清除病变组织。
参考文献:
1.李海艳,*,梁建平.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1(11):-
如有相关疑问,可来院咨询。
天门市小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