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徐颜蓉蓉)9月28日,“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普洱市人民*府副市长白兆林表示,长期以来,普洱市历届*委*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和神圣使命,在持续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下最大的决心,采取多项强力措施,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主动探索实践绿色发展道路。普洱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行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首家发布GEP核算成果。积极申请并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起的TEEB倡议。年全市GEP核算为亿元,TEEB评估为亿元,摸清了绿色家底。
着力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普洱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普洱实施方案(—)》,颁布实施《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规。率先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和“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编制实施涉及34个重点行业的绿色产业发展地方评价规范及技术标准。
着力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普洱市共投入2.34亿元资金,实施了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哀牢山自然文化遗产地保护等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累计投入3亿多元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把近户多人迁出了生态功能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森林火灾保险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捆绑共同投保,逐年逐步提高各类补偿标准,切实维护受损群众的基本利益,建成余亩亚洲象食物源基地。
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普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5万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二位。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8个,4个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西黑冠长臂猿野外监测站。建立“景东翅子树保护小区”和“菜阳河柿保护小区”两个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小区,开展亚洲象、印度野牛、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景东翅子树等极小种群的野外监测、迁地保护、种群繁育工作。
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大力度保护好万多亩的野生茶树群落及大量的农作物野生型、过渡型、野生近缘种及地方特有农作物和畜禽的品种品系。建立澜沧江短须鱼芒中华刀鲶叉尾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思茅区国家级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成为全国陆稻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有陆稻多种,种植面积占云南省的50%以上。
着力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建立多部门合作协调机制,加大对生物多样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制定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意见》,全市湿地保护率达68.8%,建成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思茅河环境综合整治、野鸭湖环境综合整治、洗马湖湿地“退塘还湿”等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
着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建成糯扎渡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教育基地、普洱学院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馆以及宁洱县和墨江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大力推进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
着力推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围绕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邀请全国专家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对普洱市碳中和进行摸底,制定专业规划,争取国家、省里支持,把绿色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