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拼抢保健食品市场多家药企争相入局 [复制链接]

1#

 在普洱茶的发展史上,甚至是在茶叶的发展史上,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的话,我们就会抵达一个叫永德的地方。
  据历史学研究确认,永德是中国西南最古老的郡县之一,秦汉时属哀牢国地,名石赕,东汉永平十二年,内附中原王朝,隶属永昌郡。在公元年以前,尽管永德一直是云南的产茶大县,但它在茶界的地位,似乎并不像它的县名那样,有着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永德是临沧市下辖的一个农业县,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它的芒果和荔枝。作为中国著名的芒果之乡,永德每一年都在向人们提供着最为优质的芒果品种,显然,在普洱茶热起来之前,芒果的光芒覆盖了茶叶的清香。在普洱茶界,连临沧市都还默默无闻,何况市下面偏居一隅的永德。永德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具有悠久种茶历史,茶叶资源丰富,共有3类12个品种,并已查明有野生型古茶树11.55万亩、过渡型古茶树亩。

大叶种年古树


  在20世纪70年代在临沧永德县章太村,这个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的山村,发现了三株看上去尚处壮年期的茶树始祖中华木兰。此后,在《云南日报》刊登的这则消息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此茶树距今约两三千万年历史的茶树始祖——中华木兰日前在云南永德县被发现。

来源:茶源地理临沧页


  中华木兰是在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由宽叶木兰演化而来,距今已有约两三千万年时间。茶树又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主要生长在温暖、潮湿和酸性土壤的南亚热带地区。


  年,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云南景谷植物群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并公布木兰是被子植物的原始代表,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和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始祖。


  为此,专家提出,滇西南发现的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中华木兰化石、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野生茶树和最大规模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是茶树始祖化石,滇西南是唯一具备茶树原产地要有茶树的原始型生理特征、有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为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的“三要素”地区。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发现,永德县位于临沧市西北部,介于东经99°05′—99°51′,北纬23°45′—24°27′之间。县境东北与云县、凤庆及保山市的昌宁县毗邻,东南与耿马县隔河相望,西同镇康县山水相依,西北与保山市的施甸、龙陵两县隔江相望。


  历史上,与永德相邻的县也都是茶叶的重要生长地。据有关专家测定,永德县大都分处于海拔-米的山区和半山区,土壤PH值5.5左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3.8-6.5%,日照时间长,湿度大,生态条件优越,是集中成片发展茶叶极为适宜的土地资源。在今天永德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能够找到茶叶的始祖中华木兰,尽管只是有限的三株,但也足以说明永德是一个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地方。


  事实上早在年,永德作为茶叶重要原生地的线索就已经被发现。那一年,永德开始收购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大树茶”的茶叶,与其它茶混合,经发酵加工成紧压茶作边销,分成甲、乙、丙、级外四个等级。这也是永德县生产普洱茶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显然,永德的“大树茶”所压制的普洱紧压茶味道不错,年,下关茶厂指定要大树茶为原料,省茶叶公司于是派人到永德县的勐板、明朗、后山等地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野生茶树。但是这一信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稀有变异种千年紫芽


  在被称为绿色植物王国的云南,发现几处野生茶林,实在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永德的野生茶林就这样被尘封了起来,直到20年后的年,永德县那些寂寞生长的野生茶林又才被人想起。


  那个时候,整个国家正从阵痛中走出来,百废待兴,许多工作都开始走上正轨。于是省里又组织考察组到了永德县的勐板、明朗等地作了考察,主要是对永德县的茶树品种作了解,这一次考察让专家组成员大吃一惊,大家发现,永德县的野生茶资源实在太丰富了,11个乡镇都有野生茶树生长,尤其是明朗、勐板、乌木龙、亚练、大雪山等地,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野生茶部落,值得一提的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这个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延部分,是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海拔米至米之间,总面积公顷。保护区内原始野生茶树树干基围在40厘米以上的茶树多达30—45万株,80至厘米以上的有近10万株。


  而在永德县另一片被称为堂梨山的原始森林里,人们发现了大约1.5万亩的原始野生型古茶树,而且茶树树干的基围在40厘米以上的有多株。据不完全统计,永德野生茶林总面积达到了11万多亩,为云南省各县之首。


  作为与这些野生茶林相伴而居的当地居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与茶叶的活化石毗邻而居,他们将那些野生的茶树称之为大茶树。


  的确,经过千百年的生长,这些茶林已经显得茂密而高大,它们无言地生长,历经岁月的洗礼而顽强生存下来,以自身的存在揭示着远古茶叶生长的秘密。


  后来,生长在永德县境内的这些大茶树,经中国茶叶研究所和省茶科所鉴定,并按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茶树分类法,属茶系的大理茶种(野生型),从外表上看有两种类型,当地群众称之为红芽茶和白芽茶。


  与云南省的其它产茶区一样,永德既是茶叶重要的原生地,同时也是茶叶规模化种植较早的地区。


  据史料记载,永德茶树集中栽培始于年(即宣统二年),当时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已是四面楚歌,地处西南边地的永德,却在永康州牧,也就是永德县的县令覃善祥的倡议下,开始广种茶树。茶种是从名气和影响都远大于永德的普洱引进的,覃善祥将那些茶种分发给永德的小勐统大凹寨、勐板箐子大平掌、德*岩岸山、鸣凤山、大出水等地的农户,每户20棵,现在当年种下的茶树都已生长百年。


  根据史料中的线索以及现在还保存的栽培型茶林,永德少量分散种茶的历史至少已经有年。当然,真正大面积种植茶叶是年至年,这是永德茶树引种的一个高峰期,尤其是年,永康地方官绅段崇岚再次提倡种茶,他积极引进茶种并从栽培技术上对茶农进行指导,使得永德的人工茶园迅速扩大。


  年至年间,前人的努力为永德迎来了一个茶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年临沧市税收资料统计,全区茶叶5.5万担,永德0.45万担,占9.2%,位居全区第三。


  而年至年省茶树资源考察组到永德考察,鉴定永德有三个国家级和省级优良品种,分别是勐库大叶茶种、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和鸣凤山大叶群体种,其品质位居云南大叶茶之首。

稀有千年小叶种


  目前,永德县已被列为云南八大茶叶发展基地县,由于永德属于边疆民族贫困山区,这里的茶园绝大多数是野生茶园和栽培型古茶园,县内无工业污染,历史上又没有施用农药和化肥的习惯,因此永德的茶叶成为了生产天然的、原生态的、无污染普洱茶最理想的原料。


  作为云南省野生茶林面积最广的县,永德县理应引起普洱茶界的重视和尊重。尤其是其境内那些数以万计的上千年树龄的大茶树,它们不仅是云南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而且丰富了云南野生茶叶的基因库。


  面对这样一片浩如烟海的野生茶园,永德这个保存着中华木兰茶始祖的地方,可以不负众望称之为“万茶归宗”的始祖。

了解更多资讯,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