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印”和“88青”一直是普洱茶收藏界的神话,当初的白菜价的普洱茶,如何变成今天的黄金?这当然有偶然性和运气的成分,当你不可否认,成功的收藏者,除了资金实力和运气,于收藏品的眼光和技巧也是有讲究的。
在普洱茶圈,大家都知道50年代的红印和80年代的88青饼是两款典型的收藏级普洱茶。它们历经数十年的存放,每次品饮,味道都有变化,到如今品饮,口感和滋味可以说日臻完美。
这就是配方老茶价格昂贵的原因所在。这两款茶从品饮和投资的角度都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同时也满足了当今茶友们边收藏边品饮的兴趣爱好。
那么,面对普洱茶市场上成千上万的普洱茶品类,到底什么样的普洱生茶才值得收藏?
专家说:从原料、工艺和仓储入手。
这没错,那请告诉我们,收临沧料还是勐海料?收景迈茶还是收易武茶?收大树茶还是收拼配茶?什么样的原料标准是可以依据的?
同理,工艺和仓储更加没个可依据的标准,您让我们怎么收藏?
没标准的事情讨论下去是无解的,较真的结果是打了所有人的脸,包括专家!
但有一些小经验的技巧却是可以借鉴和分享的,尽管它很小众,也很草根。
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一些基本技巧,在收藏时,有如下三点需要大家注意:
一、从原料上看,不追求芽头级别的高低
从原料上,茶饼建议采用一芽两叶。如果您想要存放多年时间,那么茶饼中能带一点茶梗会更好。
仔细观察我们的印级茶、号级茶,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的茶梗,简单的说茶梗的存在类似支架,可以适当的吸收水分吐出水分。适当茶梗的存在对普洱茶的长期存放的后发酵功不可没。
很多茶友喝惯了绿茶,有一些人就会套用绿茶的品评标准来收购普洱茶鲜叶,如片面的以芽头的级别为参照。
当芽头越新级别越高,它的鲜度、鲜爽度就越好,这种新茶品价格会很昂贵,但是存放下去,它的滋味会越来越走下坡路,最直接的表现:不耐泡,茶气也没有那么足。此处需特别注意,不然到头一场空。
二、从工艺上看,不要片面追求舒适的口感
有的生茶苦涩感重,如果原料生态良好,工艺正常,不要轻易放弃。
若在我们口腔里面5秒内生津,涩感不会长期附着在口腔内壁;苦,能转化成回甘,在口腔里面短短的几秒以内,会转化成很强烈的回甘。这类的苦涩就是高品质的代表。
切忌味道中的涩会持续存留于味蕾。感觉舌面很粗很涩,这种涩是来自于季节性的涩,就像雨水茶的涩(夏茶)。
还有一种是工艺上的缺陷造成涩感,它不会转化,是不好的。
造成苦的原因有一些是茶树自身原因造成。譬如:遭遇虫害后的茶叶产生苦,还有土壤本身含锰过高造成的苦。
简单来说:消费者就用茶的苦几秒之内能转化成回甘这一标准来评定即可。如果能转化成回甘生津,这种茶饼是值得存放下去。它会像茅台酒一样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好。
有些茶刻意改了工艺之后,变得柔甜清香,不苦不涩,要特别小心这些茶,很多是通过人为改变工艺,提前透支了普洱茶的内涵物质,也就减低了它的陈化价值,于收藏界而言,这就是个陷阱!
三、仓储条件没有想象中那么苛刻
消费者尽管放心,藏茶只需要掌握三个度:
1、湿度:在45%-75%之间。
2、温度在10-40摄氏度之间。
3、净度,只存茶环境和仓储要干净卫生清洁,无杂异味和污染源,生茶和熟茶也最好分开存放。
大家可以放心的按照这样的条件,去打造自己的茶叶储存空间。
当然,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存得出“红印”和“88青”,那毕竟是小概率事件,而且与个人的机遇有关,不必苛求,如果不想化太大精力,只想存点好茶喝喝,那注意这几点足够啦。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