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指导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申报工作
近日,普洱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邀请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先后到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大唐汉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普洱金树咖啡产业有限公司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调研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提高普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调研组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基本情况,为企业在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然后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申报过程中涉及的科技成果受让、科技成果权属、科技创新劵的申请、使用方法等方面问题进行讲解。(通讯员莫志晨胡红/文)
医院磁共振检查24小时“不打烊”
近日,医院医学影像科以患者和临床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检查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磁共振团队的积极性,开启了24小时检查模式,全天候为患者服务。
据悉,医院医学影像科现有3.0T及1.5T进口先进磁共振机各1台,启用新的检查方案后,2台机器24小时不停运行,每天可完成近个部位的检查,极大缩短患者预约等待时间,让需要做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可在24小时内进行检查。
据了解,磁共振检查是各种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但是,因为检查所需时间长、要求患者配合程度高、预约等待时间较长,让很多患者因为“等不得”而放弃磁共振检查,或改做其他检查替代,甚至到外地就诊。医院的这一便民举措,不仅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患者到院诊疗的满意度,还获得了患者的“五星好评”。(通讯员柳晓龙赵子和/文)
墨江县在全市率先设立“医保服务站”实现医保服务“一站式”办理
近日,墨江医院门诊大厅多了个“医保服务站”,这是墨江县在全市率医院“医保服务站”,参保人员可以在这里享受办理医保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这里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还不用来回跑,真的太方便了。”花了几分钟时间就办理好转诊手续的患者张大爹对“医保服务站”的“一站式”服务连声称赞。
据悉,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和难点,墨江县医疗保障部门以“学党史、办实事”为目标,深化医疗保障领域“放管服”改革,把参保群众迫切需要的转诊转院审批、异地就医备案、门诊特慢性病审批、医保政策咨询、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应用等业务窗口前移到患者集中的一线,医院就医过程中就可以随时了解医保政策和办理医保业务,极大方便了参保群众,体现了“医保服务站,服务在一线”的服务理念。(通讯员孔维铖/文)
思茅区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上线“服役”
日前,思茅区司法局通过全面铺开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在公共场所的配置,利用机器人提供自助法律服务、远程法律服务方式,让科技多跑腿、群众少走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智慧、更加精准、更加贴心、更加高效,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普惠均等的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思茅区共有28台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分别在思茅区法律援助中心、思茅区政务服务大厅、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普洱市强制戒毒所、普洱监狱、普洱机场、普洱学院、创基尚城(方方里百货购物中心)以及思茅区7个乡(镇、街道)司法所、3个社区便民服务窗口上线“服役”,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实现群众需求多渠道响应、办事事项有效流转、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数据信息充分共享。(通讯员李依岭文/图)
澜沧县人民法院运用“双语”联合化解矛盾纠纷
近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受理一起离婚纠纷案时,因原告和被告均系拉祜族,无法用汉语准确表达各自的想法,调解工作难以开展,为保障当事人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合法权益,保障调解工作顺利进行,承办法官找到该院通晓拉祜语的特邀调解员进行翻译,并协助调解。最终双方各自让步,对婚姻关系、孩子抚养、财产分割等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今年以来,澜沧县人民法院多次运用“双语”联合调解工作模式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了部分少数民族当事人不懂汉语,无法交流的难题,努力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诉讼服务、审判执行等日常工作之中,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澜沧县人民法院)
(编辑:张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