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文明之花竞相开放普洱市开展新时代文明
TUhjnbcbe - 2024/8/25 11:32:00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上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文艺汇演,“红马甲”志愿者各类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里种类繁多的公益培训,让人随时可以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心灵......这一幕幕正是普洱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普洱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工作部署,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主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要工程,建立起一大批文明实践品牌,全市上下不断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热潮,文明之花正在竞相开放。

高位推进点面“矩阵”铺开

“思茅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重点、出亮点、建品牌,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文明实践活动成效逐渐显现。”谈起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中心负责人李文莉自豪地说,自中心启用以来,每周平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3至4场次。今年以来就开展了评茶员、职工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插花等公益培训8场次。目前,思茅区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打造了一批“群众爱来、有事能办,大事想得到、小事办得了”的“百姓之家”,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只是普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

普洱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动。坚持党委主导,建立健全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组织领导框架,“三级书记”带头落实推动,在县(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市从年建设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开始,全面推进其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步铺开乡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建设,实现了全市10个县(区)、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建立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宁洱、景谷、镇沅三县被评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思茅街道北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评为省级示范点。

整合资源拓展服务阵地

坐落于思茅城区南部旅游环线上,成立于年11月的普洱景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普洱市利用企业搭建起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典型代表。该实践站依托自身文化空间优势,从年11月创办以来,积极开办文明讲堂、庭院剧场、非遗传承等50场次公益性课题,组织举办了“阿布的火塘文化”“滇戏的传承与发展”“当咖啡遇上茶”“普洱的动植物”“普洱茶养生之美”“茶山影像集分享”“思茅老街故事”“刊木茶马古道”“黑陶文化与美学”等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文化志愿服务上凸显色彩,成为普洱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公共文化交流平台。这是普洱市积极盘活社会资源,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掠影。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工作中,普洱市创新工作思路,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按照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旧址遗址,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实践阵地。同时,统筹整合党校、关工委、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道德讲堂、乡(镇)文化站、乡村学校少年宫、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并有效利用企业、小区、茶室等社会资源,搭建了一个个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和爱心帮扶等平台。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建、用、管”并重,统筹推进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传递爱心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在交通路口、集贸市场、乡村小学、旅游景点、敬老院,常年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文明交通劝导、低碳环保、法律援助、邻里守望、扶贫济困、清理河道等志愿服务项目化开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普洱各值守卡点、核酸监测点、游客滞留宾馆酒店、老旧小区等地处处都有“红马甲”的身影。“看到那一抹红,心里就暖暖的。”这是生活在普洱的人们共同的感受。“我们茶城志愿者协会旗下有社会专业志愿服务队18支,政企单位志愿服务队支,人海里马路边,大街小巷都有我们忙碌的身影,打造志愿之城,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这是志愿者服务宗旨。”李文莉说,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她走过了33个春秋,有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长达一万多小时。

如今,普洱各县(区)全面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各县(区)党委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深入推进“8+N”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现已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余支,招募志愿者34.5万余人,建立重点志愿服务站点余个,常态长效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将全市志愿者个人信息和志愿服务小时数录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在智慧云平台发布文明实践、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关爱空巢老人等40个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累计达余万小时。在普洱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

与此同时,普洱市各县(区)还有效对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持续打造“有福童享”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星星点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挽救)、“小葫芦”未检志愿服务、女子学堂、“银发献余热夕阳映三江”“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民族歌舞传承、“生物多样性白肢野牛保护”等特色服务品牌。在云南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普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选送的《“直过”小康路》、景谷县广播电视局选送的《“青禾”大喇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银奖,思茅区茶城志愿者协会选送的《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荣获入围奖。

打造思想阵地引领文明风尚

近日,一场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之“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朗诵分享会在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8名代表声情并茂地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青纱帐——甘蔗林》《接棒人》《走过山河岁月以青春之名向祖国告白》等作品,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按照“纵向涵盖县镇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工作思路,普洱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整合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专家、教师、群众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清明”“五一”“七一”“十一”等时间节点走进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集中示范宣讲,基层宣讲、展览展示、阅读共读、诗歌朗诵等形式,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宣传,以及党史、国史、文化宣讲活动。另外,紧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均设立红色书架,积极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大家讲”等系列活动。同时,组织农村党员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各级各部门结合“疫情防控、挂包联建、强边固防、驻村扶贫”等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宣讲,发放民政、社保、卫生、环保等法规政策资料。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一对一”教用“学习强国”等平台,用好农村“外出务工”“疫情防控”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明之花竞相开放普洱市开展新时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