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红楼梦》,经历了很多个阶段。
在懵懂无知的时候,宝玉的丫鬟里自己最喜欢的,是袭人。
因为对她的初始印象,就是一个长得颇为美貌,说话温柔,做事尽职尽责的大姐姐。
更何况,她是为了救自己的家人,才甘愿从自由身被卖来贾府当奴婢。
虽然贾府的生活也很好,但难免让人觉得,她有种隐忍付出的精神。
反之,当时最不喜欢的,当属晴雯了。
她不饶人的嘴巴,容易让人联想起以前学校里那些占着美貌和伶俐,被老师包庇和纵容的学生。
是的,小孩的好恶就是这么简单。
后来年纪渐长,再读再看,一遍两遍三遍,又发现了大量的评析文章之后,包括那有名的晴雯是袭人害死的结论。
心中大为震惊,并且更加确定了那句话:人生识字糊涂始。
不可否认,每个人看名著,都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都夹杂着“私心”。
喜欢谁厌恶谁,这是个人的看法,也的确不关别人的事。
然而,现实生活中,几百万字的原著,很多人连一分钟都没读过。
只是看了一两个或猎奇,或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再附上几个似是而非的“证据”,便言之凿凿。
目前网络上的“红学”,或专业,或科普,或只是为了流量,或丝丝入扣,或生搬硬套,或鱼目混珠。
看多了,真是很容易把没熟读过原著的人,带进沟里。
《2》
在喝茶这件事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
对白茶不了解,甚至没喝过白茶的人,只是听闻了几句外界的传言,便相信了。
有位新茶友,买了一饼年的白露饼。
那是我们商城里为数不多的,年的老白茶,距今为止已经有足足4年的时间了。
收到货之后,茶友提了一个问题:
“白茶饼撬开以后,我该用什么容器醒茶比较好?紫砂罐可以吗?”
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突然说到醒茶?
据对方所述,以往听喝普洱茶的人说,饼茶撬开后都要醒一醒,味道才会好。
而白茶饼,也是压成饼状的,自然也不例外。
殊不知,把喝普洱茶的观念生搬硬套在白茶身上,本身就是错的。
在开始正题之前,先来解释什么是醒茶?
在《说文解字》中,对醒的定义是:“醒,醉解也。从酉,星声。”,又引申为睡眠状态的结束。
而醒茶,顾名思义就是让茶叶从睡眠状态苏醒过来。
按照身边喜欢喝熟普的朋友的说法,醒茶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叶更好喝。
尤其是陈化多年的熟普,内部物质处于一个休眠状态,如果直接冲泡,香气滋味会不好。
相反,醒茶对于熟普来说,就像是热身运动。
醒茶,一般分为干醒法和湿醒法。
所谓的“干醒法”,就是把茶叶放在一个容器里,不少人会选择用透气性好的紫砂罐。
如果陈味、杂味较大,便需要放在里面久一些,待异味散去后再取出冲泡、品饮。
而湿醒法,其实和洗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沸水或者温水,把茶叶烫洗一遍。
虽名曰醒茶,但实际功效和洗茶一样,殊途同归。
《3》
喝白茶饼之前,需要醒茶吗?
前面也说到,醒茶是为了让茶叶从沉睡的状态苏醒过来。
然而,白茶的陈化过程中,有睡着过吗?
其实没有。
相对于普洱饼来说,白茶饼是比较松的。
像是寿眉,有芽有叶有梗,压成饼以后,这些梗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适当增加了叶片间的缝隙。
这使得它不像普洱饼那般,压得那么严丝合缝,紧实牢固。
松紧适宜的白茶饼,利于白茶的未来陈化,让内质转化有条不紊地进行。
所以,即便白茶在暗无天日、无人打扰的三层包装法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它依旧是活跃的。
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在它陈化为老白茶之后,感受到美妙的韵致。
所以,只要保存得当,开箱取出来的时候,便是最佳状态。
另外,白茶饼在良好的仓储下,并不会接触到杂味和异味。
专业的白茶储存,讲究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
白茶的陈化需要氧气,但过犹不及,三层包装法密封后箱内微弱的氧气,对白茶来说足够了。
可见,醒茶通风散味的作用,在白茶身上也没什么用武之地。
白茶工艺简朴,不炒不揉不杀青,原汁原味,鲜香醇爽。
极其轻微的发酵,再配合后期良好的储存,从头到尾都是干净的、清爽的。
精神头好着呢,为什么要醒茶?
而熟普之所以要醒茶,是因为它的工艺特殊,渥堆,重度发酵。
且在储藏中,茶叶依靠微生物和外界的作用继续发酵,从而形成了特殊的风味。
出于卫生的角度来看,醒茶,确实有一定的必要。
但和黑茶差了十万八千里的白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了,否则容易“翻车”。
《4》
首先,如果是干醒法,则需要借助空气。
很多人的做法是,将茶饼撬开以后,放在醒茶的容器里。
并且,最好是摆在一个能够空气对流的地方,充分通风。
这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最快,也是最好的醒茶方式。
殊不知,长时间的通风过度,会导致白茶的内质损耗过大,“滋味寡淡”则再正常不过。
对于白茶的储存而言,强调密封,强调干燥,强调无异味。
试想一下,白茶在密封的环境下,香气聚集,并转化出更丰沛的养分。
而解除密封状态后,及时冲泡,才能够感受到白茶最馥郁,最充盈,最汤感饱满的状态。
即便是存在临时密封袋里,香气滋味也会日益削弱。
十天半个月后再喝,和当时立马喝,体验肯定是有差距的。
更别提让白茶完全暴露在空气当中,必然会和大量水汽、异味接触,好不容易陈化出来的香气被挥发,茶叶也将面临受潮的危险。
要知道,空气中的水汽无处不在。
恰好白茶是一种喜干怕湿的茶类,若恰好遇上了空气湿度较大的日子,更是让茶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其次,湿醒法和洗茶类似,也就是把第一道茶汤倒掉。
可我们又知道,白茶的表面,有一层厚实的白毫,到了冲泡的时候,水便会把这些白毫冲刷下来。
对于高山白茶而言,白毫浓密,第一道茶汤里的白毫更是尤其丰富。
若是当成醒茶,亦或是洗茶,把它直接倒掉,无疑是舍弃了白茶最精华的部分。
光是想想那个场面,就让人心痛不已。
所以,我们又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对白茶饼进行醒茶呢?
不管是散茶还是饼茶,白茶都不需要醒茶。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建议把白茶饼一次性全部撬开。
正确的做法是,喝多少,撬多少。
剩下的白茶,原样密封回去,保证香气滋味纯正,不跑气、不受潮。
《5》
白茶的复兴时间,不算长。
比起茶圈里的其它“大佬”,白茶始终抱着谦虚的态度,默默无闻,做个小透明。
而只有那些真心喜欢它的人,热衷于去认识它,了解它。
最后发现,原来白茶是如此特殊的存在。
它和普洱并不同,发酵程度轻微,且仓储的时候极其讲究密封。
所以,醒茶对它来说压根是没意义的。
不仅没意义,还可能因为多此一举,毁了好风味,实在是暴殄天物!
所以,就让我们尊重白茶,科学地去喝茶吧。
生搬硬套,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不行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