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居然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终于有了结论。
虽然有了定论,但估计让很多人的心里不是滋味。
6月1日,一起关于学校食堂有鼠头的事在网络上发酵。
可是有人硬是把鼠头认定是鸭脖。
记得小时候,发现家里烧的菜偶尔会有虫,后来在捡菜的时候就注意了。
本以为学校食堂吃出鼠头,可能失误,检讨一下,以后注意罢了,相信公众都会理解或原谅。
可现实并非如此,有人死不承认,指鼠为鸭,并一再坚持。
网友肯定会有这么一种想法,难道公众连鼠头和鸭脖都不能区别了吗?
如果说只有专家才有鉴别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那么只有两个结论:
1、中国的专家太好当了;
2、中国人太愚蠢了。
6月17日联合调查组公布结论指出: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认真调查取证,发布“异物为鸭脖”结论是错误的。
6月1日出现情况,6月3日,涉事高校作出回应称:确认“异物”为鸭脖,为正常食物。
联合调查组结论出来的当天午间,涉事学院官微已删除了此前发布的《情况通报》。
涉事校方确实有文化,懂得掩耳盗铃,这也不奇怪,第一次掩耳盗铃没成功,就再来一次呗。
公众喜欢真诚,不喜欢虚伪。
滑稽的是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现场》栏目6月3日报道: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局长江协学介绍,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就是鸭脖。6月4日,央广网报道,相关人员通过查看当事人拍摄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定系鸭脖。如果舆论不是沸沸扬扬,这场“指鼠为鸭”事件是不是就过去了呢?搞笑的是,还有专家登场来鉴别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这让不喜欢追热点凑热闹的时代观点也撰文:“鼠头鸭脖”之争的表面愚蠢,其实折射一个可恶的现象调查组结论出来后,时代观点再次撰文,不求阅读量,更不求轰动,只想灵魂烤问一下:一个公众都能辩认的鼠头还是鸭脖,居然从6月1日持续到17日,区区小事何以要动用省级联合调查组?这除了国人的时间太多太无聊,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中国人真的都愚蠢到如此地步了吗?鉴别鼠头还是鸭脖也需要专家了,其实,这种专家能做的事任何农村人都能做。怪不得专家被砖家代替了。专家研究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也花费的不少时间,让公众等得不耐烦了。一个学院,那是知识分子的集聚地,似乎没有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生物也分不清了,至于辨别鼠头鸭脖成了件非常困难的课题。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似乎只是能辨别黄瓜是不是拍的。在时代观点看来,鼠头鸭脖之辨实际上是对公众的愚弄,食堂分辩不清吗?学校分辨不清吗?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分不清吗?答案是否定的。问题似乎是:有些人只尊重利益,不尊重事实!学校希望息事宁人,指鼠为鸭,蒙混过关。难道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也想在公众雪亮的眼睛面前蒙混过关?事实是,公众的眼睛没有瞎,最终闹得需要省级联合调查组来权威发布。假如没有联合调查组,那个视频发布者是不是被认定为寻衅滋事呢?这还真不好说,现实生活中不排除有被冤枉的。据说吃到鼠头的学生得到10倍餐费的补偿,时代观点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尊重,而不是对利益的倾斜。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猛,但忽悠的事也不少,人们的道德水准也受到冲击。指鼠为鸭的笑话以后会不会再次上演,这不好说,估计还会换个面孔上场,但真的不希望再有。如果十四亿人在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花费精力,我们的科技发展又会在哪里呢?现在这个监那个监,这个管那个管,如果监管也变了味,我们的未来社会会是怎么样?!市场需要监管,但监管应该专业点、公益点、权威点,最起码需要人性些。不要把监管与利益挂钩!无论监管部门权力多大,别忘了,真正的监管并不是监管部门而是广大群众。群众的监督最公正、最无私、最无法阻挡,最不能蒙混过关,这是不灭的真理!真相出来了,希望后期有追究责任的消息,不能让造假者有市场,对群众如此,对干部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