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卤味三巨头”之一的绝味食品发布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33.36亿元,同比增长6.11%。但归母净利润下滑80.36%至.27万元,也其上市以来的最大利润降幅。同行的情况也一样不容乐观。煌上煌上半年营收11.82亿元,同比下滑15.98%;归母净利润.55万元减少了46.7%;周黑鸭上半年收入为11.81亿元,同比减少18.7%,归母净利润更是大跌92%至.37万元。面对“卤味三巨头”交出的成绩单,“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话题也在微博上引发讨论,有人不禁疑问,“鸭脖真的不好卖了吗”?在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卤味市场周边的替代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被分流,与鸭产品形成直接竞争。随着卤味行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新兴品牌不断增多,竞争也更为激烈。
营收33亿,增收不增利
半年报显示,绝味食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36亿元,同比增长了6.11%。
但公司归母净利润净利润.2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0.36%。
这也是绝味食品自年上市以来,净利润遭受的最大降幅。
对于营收在上半年仍实现了增长,绝味食品表示,主要是公司加大门店拓展及营销推广。不过,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绝味食品的营收也只有个位数。
据安信证券研报,上半年全国多地散发疫情,上海等地有较长时间的封控,使得绝味食品门店端营业收入受损较大。
搜狐财经以个人投资者名义致电绝味食品董秘办,相关人员表示,报告期内受影响的工厂及门店,主要位于华东市场,尤其是上海地区。
根据年业绩公告,来自华东区域的收入约13.05亿元,营收占比20%。
对于利润的下滑,搜狐财经梳理发现,主要有两大原因:成本上涨以及销售费用的增长。
上半年,绝味食品的营业成本为2.4亿元,同比增长16.8%。
公司表示,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
在年上半年,绝味食品举行了“周年庆”等全国性促销活动,包括像消费者直接赠送礼品、充值赠返还优惠券等活动。
但营销活动也带来了销售费用的增长。
年第一季度,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支出为2.36亿元,同比增长约%。
而整个上半年,绝味食品销售费用达到了3.96亿元,同比增长84.52%,营收占比达到了11%。其中,“广告宣传费”一项,同比增长超%。
除了营销活动外,绝味食品还在上半年加大了对加盟商的补贴。
在一份与绝味食品西北地区资深加盟商交流纪要中,加盟商表示,今年对加盟商的补贴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过年期间对店员值班的补贴,这部分由公司全额承担;二是对门店充值会员的补贴;三是对新店的补贴。
“以往公司只会给在一季度开店的门店进行补贴,但今年持续到了二季度,门店可以享受到不超过装修金额一半的补贴,这个补贴以出货折扣等的形式,比如加盟商的进货价通常是6折,公司会在此基础上再打一个9折或95折,直至优惠金额和补贴金额相抵。”上述加盟商表示。
上半年开店超千家
半年报显示,截至年6月30日,绝味食品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家。
截至年底,绝味食品的门店数为家,也就是说,绝味食品上半年净增长家,平均每天新开6.7家门店。
年同期,绝味食品只新开了家门店。
而煌上煌和周黑鸭两家公司,截至6月30日,门店数量分别为家和家。
在6月举行的绝味食品年业绩说明会中,董事长戴文军表示,公司将适当加快门店扩张节奏,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但从半年报来看,门店数量增长的成效并不明显,甚至“拖累”了公司业绩。
在销售费用中,公司“渠道拓展维护费摊销”一项,上半年接近万元,而去年同期并无该项费用支出。
“加盟商推广营销费”同比增长%至万元;职工薪酬也同比增长10%,达到万元。
在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看来,虽然产品销售与门店数量有关,但是绝味食品新增门店的边际效益已经开始减少。
沈萌表示,门店只是一种销售渠道,业绩不佳是产品争力的问题。“未来绝味食品应更加注重打造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空间。”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也表示,连锁品牌门店的大规模铺设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卤味食品的即时性需求,但即便是以规模取胜的绝味食品,也不能无限制地开下去。
“供应链成本上升、消费疲劳等因素都会对卤味市场产生影响。”朱丹蓬说到。
此外,众多卤制品行业新品牌——王小卤、盛香亭等等的进入,也让卤制品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在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卤味市场周边的替代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被分流,与鸭产品形成直接竞争。随着卤味行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新兴品牌不断增多,竞争也更为激烈。
绝味食品也在“鸭”产品甚至是卤制品外,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绝味食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