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蝗虫来袭普洱近12万亩受灾正在向周边
TUhjnbcbe - 2020/12/8 16:33:00
警惕!

普洱市*脊竹蝗

累计发生面积亩

而近日

在西双版纳勐腊县

也发现*脊竹蝗灾害

据普洱当地一名护林员说

天上飞来的蝗虫群

有80厘米宽两三公里长

目前

蝗群还在源源不断规模入侵我国

境外源头防控难度极大云南基层一线正在紧张防控中

图片来源于普洱林草

蝗虫入侵普洱近12万亩土地当地上演人蝗攻防战,灭完了又飞来!

7月15日,记者从云南普洱市*脊竹蝗灾害防治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7月12日,普洱*脊竹蝗累计发生面积亩。目前,*脊竹蝗正向普洱周边县(区)扩散,普洱市正严防*脊竹蝗传入农田,确保农作物不受损失。

据介绍,6月28日,普洱市江城县首次发现有*脊竹蝗从老挝迁飞入境,主要涉及曲水、康平和勐烈3镇。截至7月12日,*脊竹蝗发生地涉及江城、宁洱、墨江3个县、8个乡(镇),累计发生面积亩,其中涉及林地亩、农地亩;轻度亩、中度亩、重度亩。主要危害竹子、芭蕉、粽叶芦和少量的玉米。普洱出动无人机治蝗▼为有效控制江城县*脊竹蝗灾害蔓延势头,普洱市林草局按照市委、*府的安排部署,根据“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治要求,采取打头堵源的防治策略,全面开展虫情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灭蝗效果

当地组织人员上山打药灭蝗

有些地方刚消灭完

过两天又出现

▼普洱市县林草系统充分发挥无人机“飞防”机动、高效、精准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飞防”作业,最大限度减少粮食作物损失,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农民保产增收。

截至7月12日,云南省、普洱市两级共安排防控应急资金万元,贮备药物36吨,调集21台无人机,累计开展飞防作业架次,投入地面喷雾机械台套,防治面积亩。普洱全市出动生态护林员、公益林管护员、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队、边境巡护员等人次。目前,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危害程度明显减轻,总体防治效果较为明显,防治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开展。

专家研判,此次蝗情是由当地种群与外迁种群双重叠加而成。*脊竹蝗在云南本地已早有定殖。目前,境外*脊竹蝗呈持续迁飞入境态势,且向周边县(区)扩散。

目前普洱正加大监测力度,争取把入境蝗虫消灭在边境一线。

西双版纳勐腊县发生*脊竹蝗灾害

据了解,6月29日,勐腊县勐伴镇回落村委会回龙小组玉米地发现*脊竹蝗,勐腊县农业农村局接到勐伴镇电话报告后,派出技术人员及时到现场查看。

经过调查发现,勐伴镇的*脊竹蝗是由去年老挝迁飞过来的成虫产卵孵化而成,为境内虫源,主要危害对象为竹子、芭蕉、粽叶芦等植物。勐腊县农业农村局接报后迅速组织人员赴勐伴镇开展防治指导。

截至7月10日,勐腊全县累计监测到*脊竹蝗危害农地亩,林地亩,开展防治防控面积累计亩,无人机飞防作业累计6架次。

此外,7月10日下午17:30,在勐腊县易武镇与江城县整董镇接壤的大龙山、蚕豆田监测到少量*脊竹蝗迁飞入境,具体面积正在核实中。

目前,西双版纳州已经成立*脊竹蝗灾害防治指挥部,对*脊竹蝗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安排了专项资金,开展了技术培训,三县市所有边境乡镇都已安排了防蝗观测点。

认识*脊竹蝗

*脊竹蝗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表下1-2厘米深的卵囊中越冬,其发育期与地理环境和有效积温紧密相关,在林间孵化期持续时间较长。在我国从南到北于4月中旬到6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5龄,平均每龄龄期约10天。雌、雄若虫期平均长为57.17天和55.96天。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形成,半个月后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10天左右可以交尾,但交尾时需取食20天。成虫产卵期为7月下旬到8月初。

来源:昆明信息港整、中国*协报、云报客户端、西双版纳手机台、梨视频

校对:朱咏梅

编审:李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蝗虫来袭普洱近12万亩受灾正在向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