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普洱留给外界的印象就是好山、好水,山水间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茶文化。那么,我们自己的绿水青山到底价值几何,家底多少?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根据《普洱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普洱市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7亿元,是当年普洱市GDP的14.45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8倍。
据了解,该《报告》是在今年的2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通过的,这也意味着普洱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市及下辖十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
普洱的绿水青山(王福蓉摄)
夯基础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府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绩,突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和措施,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普洱市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并于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建立起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年,普洱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普洱实施方案(—)》,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落到实处。年,普洱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迈出了坚实一步。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力度,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深入发展。截至目前,普洱市级财*累计投入多万元,主要用于哀牢山自然文化遗产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建设、亚洲象及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工作。同时,积极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实施了景东TEEB、黑冠长臂猿、亚洲象、疣粒野生稻保护等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经济作物的补偿标准大幅提高,并按“生态得保护,百姓得保障”的要求,率先在全省将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和*策性森林火灾保险进行捆绑招标,较为妥善地解决了两项保险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立象损替代发展基金,建成余亩亚洲象食物源基地。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建设,不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4个,建立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划定了10县(区)集中水源保护区。开展生态公益林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澜沧江防护林工程,从源头夯实生态保护基础。全市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为20.1%,居全省首位。严格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完成全市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建设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建立“景东翅子树保护小区”“菜阳河柿保护小区”两个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小区。通过澜沧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小黑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工程建设,保障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敏感生态需水和生物多样性。
为满足华能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对珍稀植物进行迁地保护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在电站营地内建设了珍稀植物园,对库区内受淹没影响的各类珍稀保护植物进行迁地保护。目前,已完成库区野生植物保护任务,累计移栽株。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越来越稳定。完成全市湿地资源调查,制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意见》,建成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思茅河环境综合整治、野鸭湖环境综合整治、洗马湖湿地“退塘还湿”等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动植物栖息地得到良好保护,乡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强化监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项目开发专家咨询评估制度,严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关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深入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地方法规*策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年,全市共出动人次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同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网站,引导群众参与社会监督。
查家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普洱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市生态系统类型约有55种,约占云南全部生态系统类型的32%。为保护好普洱的生物多样性,我市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年,景东彝族自治县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成为中国首个挂牌示范县。年,景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受邀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进行交流发言。年,普洱市在“中国TEEB项目”和中挪“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流化项目”的技术支持下,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于年2月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在全国率先初步摸清了绿色家底。
同时,我市建立和完善绿色*绩考核体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为提升全市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奠定基础。
根据《普洱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报告》,普洱市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7亿元,是当年普洱市GDP的14.45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8倍。
深探索挖掘绿色宝藏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利用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通过初步核算出绿水青山中蕴含的价值,我市积极探索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优势,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深入挖掘普洱巨大的绿色宝库。
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的繁育技术研究,现已基本掌握白鹇、原鸡、野猪等野生动物繁育技术;珍稀鱼类叉尾鲇人工增殖技术取得成功,中国结鱼、巨魾人工增殖及人工驯养取得成功,增殖科研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澜沧江中下游珍稀特有鱼类,糯扎渡水电站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采取野生亲本(受精卵)捕捞、运输、驯养、人工繁殖(孵化),苗种培育、监测,建立遗传档案,实施放流等措施,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野生动物监测取得新突破,率先在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安装了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探头18组,并引入无人机进行预警监测;在绿孔雀的监测中,拍摄到绿孔雀活动的影像资料,填补了国内野外绿孔雀无影像资料的空白;聘请监测员对野牛开展了野外跟踪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分析,现已掌握野牛野外活动的一些规律。
加强城市生态生命景观系统建设,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以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为目标,普洱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年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和多层绿色空间系统,我市通过实施野花工程、湿地工程、野生动物工程及生物康复中心,建设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态生命景观系统。加强名木古树保护,对市域内各级古树名木进行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建档,设立标志牌,划定保护范围,并绘制出思茅区城区古树名木分布图,编印《普洱市思茅区城区古树名木集》等。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人心。建成糯扎渡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教育基地、普洱学院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馆以及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普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在全市重大会议期间,向与会代表发放宣传图册,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通过保护与开发,普洱正一步步探索如何把生物多样性价值实实在在转化为GDP的增长,“绿水青山”正变为“金山银山”。
洗马湖公园(王福蓉摄)
西黑冠长臂猿(资料图)
哀牢山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王福蓉摄)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普洱市环境保护局提供)
编辑:云南省环保厅两微工作小组
来源:普洱新闻网
记者:王福蓉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