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新班速递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校友会
TUhjnbcbe - 2021/4/29 18:10:00
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担着舞蹈学历继续教育(函授)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重任。学历继续教育设有舞蹈学、舞蹈编导和舞蹈表演等专业,非学历继续教育常年在北京及全国各地开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和研修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为广大舞蹈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流的再教育平台,其教学质量和成果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好评。

北京舞蹈学院校友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沟通各方校友、汇聚校友资源、为校友提供服务为己任,试图构建和完善精神文化导向平台、文化环境育人平台、学术文化支撑平台、校园文化传播平台和校友文化传播平台,以五个平台建设为载体,围绕学校长远目标,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重点专业,本着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规律,培养热爱舞蹈艺术、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文化素养的舞蹈表演精英人才的办学思路,多年来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完成了系列舞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了该系在中外舞蹈界的教学、表演、研究及编创中独树一帜的形象和地位。

为满足广大校友需求,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校友会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于年暑期联合推出“中国民族民间舞专题课程高级研修班”,充分利用校方资源服务校友,我们热诚欢迎校友们回归校园,“抃风舞润”、“寻源讨本”,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一、课程介绍

本次课程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专题课程高级研修班”,旨在帮助校友进一步提升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育人理念和培养模式。

二、招生对象:

北京舞蹈学院校友(应往届毕业生),计划招收1个班30人。

三、教学团队介绍:

潘志涛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材编委会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创办“桃李杯”舞蹈比赛,年担任首届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系主任,年开创并参与组织“国际桃李杯”舞蹈比赛。曾参加创意并组织了《乡舞乡情》、《献给俺爹娘》、《复兴之路》以及年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等大型舞蹈演出的创作及监制工作。

郭磊

北京舞蹈学院校长,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文化部舞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专家成员。北京市第十三届*协委员。

主要成绩:曾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研创剧目专项——傩舞文化研究及研创剧目《傩-面》;“舞动无界”国际合作项目创作作品《MASK》;“长城学者”资助项目研创作品《傩·面》;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研创作品《傩情》评选为优秀项目;年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舞剧《井冈·井冈》等。主持和参与多个国际项目,年与来自中东欧13个国家的18个代表共同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舞蹈文化艺术联盟”。文化艺术院校奖第七、八、九、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评委及副秘书长;第五、六届CCTV舞蹈大赛综合组评委;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评委副主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评委;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评审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评审专家。担任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开闭幕式、第十八届国际美学大会舞蹈专场“大美无言”等多场大型晚会总导演。

赵铁春

现任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标舞总会副主席。

曾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中国舞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曾获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称号。其中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创作和研究论著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一、二、三等奖。

主要论文:《论中国民间舞教材设置的系统观》《中国民间舞——一条祈盼万众修补的万里长城》《与民共舞——田野作业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意义》,《专、纯、绝与博、纯、活——论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及课程设置》《点·线·面——写在“泱泱大歌”落幕之后》《作为宿命的应战——写在民族民间舞蹈剧场《第五朵金花》落幕之际》,《风格舞蹈表演初探》等。

主要专著及教材:《舞蹈鉴赏》《潘志涛的舞言视界》《与民共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与应用研究》《身份、模态与话语——当代中国民间舞反思》(第二作者);《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中国民族民间舞传习》(文字教材和DVD教材)《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男班)精品课程》等。

主要舞蹈创作:《晨曦》《东方红》《走向香巴拉》《纸钱》《淮河边上的玩灯人》等。

主要主题晚会:《泱泱大歌》《大地之舞》《贾作光舞蹈巡礼》《中国舞蹈盛典》等。

主要舞剧舞蹈诗:《天下普洱》《舞韵尋源》,《第五朵金花》《金孔雀——楠蝶蒂娜》等。

主要总监制舞台艺术作品:世界经典歌剧、中国原创中文歌剧、话剧、舞剧共20余部。

许锐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兼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舞蹈学博士,舞台创意与编剧。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在北京舞蹈学院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舞蹈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庄汉生奖金。曾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访问学者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一直跨越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两个领域。其著作包括《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审美与自觉》、《中外芭蕾舞作品赏析》等。发表诸多评论和理论文章,获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奖项,包括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论文一等奖等。舞台创作代表作包括《红高粱》(第十四届文华大奖暨文化编导奖,五个一工程奖);《徽班》(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与五个一工程奖);《骑楼晚风》(第十三届文华特别大奖暨文华剧作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舞剧《戈壁青春》《诺玛阿美》和《赵氏孤儿》;以及舞剧《运》、音乐剧《舞》、《太急》等。年作为联合主持人创办“跨艺·舞动无界”项目,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外当代舞蹈创作研究项目。

*奕华

现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民间舞*总支书记、系主任。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舞蹈家协会理事;北京舞蹈学院女教授协会副会长;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成绩:年北京市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年北京舞蹈学院先进工作者、年北京市师德标兵、年北京舞蹈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年所教课程“安徽花鼓灯”评为学院优质课程。作为指导教师多次荣获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园丁奖。《革新机制、深耕文化、拔尖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作为负责人之一,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传统乐舞集《沉香5》获批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

主编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安徽花鼓灯特色资源包》课题,获得北京市优秀特色资源包;主编包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术语词典》《中国民族民间舞口述史》《中国民族民间舞论文索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家许淑媖纪念文集》《安徽花鼓灯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传习二》《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发展史》。

主要作品:《春闹》《说兰花》《淮水清兰花弯》《心弦》等先后荣获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院校原创教学剧目(中国民族民间舞)奖、获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组委会特别奖、第七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作品银奖。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获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入围奖;第九届华北五省创作一等奖,第十五届北京市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

策划晚会:《品竹弹丝·乐舞春潮》民乐演奏会;《大美不言》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专场;《第五届拔尖人展演暨技术技巧大赛颁奖》;《大美不言·经典再现》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晚会;《我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主题研讨会;《只因有你》中国民族民间舞成果互动展;传统乐舞集《沉香·肆》《沉香?伍》;《第六届拔尖人展演暨技术技巧大赛颁奖》;《大美不言》教师创作作品晚会;传统的未来——传统乐舞集《沉香》推介暨学术研讨会。

周萍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等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北京舞蹈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绩:曾多次获文化部颁发的“桃李杯”舞蹈比赛指导教师奖。年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荣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曾编创群舞《六月清荷》,获第六届“荷花杯”校园舞蹈专业组作品银奖。参与编写《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韩贤杰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少数民族教研室主任。

主要成绩:举办“研究与呈现—长歌月夜行”研究生导师工作坊总导演及编演出品;举办“走进历史的朝鲜民族舞蹈传统名舞12人传”总导演及编演出品;举办“崔承喜诞辰周年论坛暨展演”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总导演及编舞出品;举办“韩国舞蹈教学剧目专场晚会”总导演及编舞北京舞蹈学院出品;举办“传统与创作KoreaDance韩贤杰舞蹈专场”总导演及编演出品等。

主要论文:《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划分及其教材建构》;《论朝鲜民族舞蹈艺术形态的祭仪精神》;《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等发表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结项科研成果有“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类型及其应用教程”;“朝鲜民族农乐舞表演形态研究”;“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形态与原形保存”;“崔承喜朝鲜民族舞蹈基本训练及其教材研究”北京市级项目与学院科研项目等。

杨纳

高级讲师,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校长,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绩:年至年在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辅导选手获园丁奖;第十届“桃李杯”比赛被组委会聘为剧目组评委。

年受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专卷舞蹈分卷文化部中等艺术教育(十五)重点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副主编。年舞蹈杂志增刊《新时期中国舞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撰稿。

年获北京市职教系统“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年至今领导组织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承办三届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国舞艺术赛项。

白涛

高级讲师,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中国舞教学科主任,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国舞表演(中职)执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及中国舞剧目实践等教学、研究及教材建设;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奖。并且参与重大晚会、大型民族舞剧中担任主要演员,并且在重大晚会、舞剧中担任编导。

主要成绩:曾多次获得学院颁发的“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教学评估”先进工作者,授课风格:在专业上苛求细节、精益求精,并以严谨、认真、公平的教学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擅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课堂示范与组织,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热情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进一步认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与其精神特质。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为全国多地艺术院校进行专业指导。

*翎

高级讲师,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中国舞教学科副主任;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古典舞专业负责人。

主要成绩:从事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以及中国舞剧目实践等教学、研究及教材建设。担任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古典舞基本功赛项教材主编。曾指导学生在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国内大型比赛中多次获奖。并在科研课题方面,担任多个项目负责人,并且曾受聘于海内外的艺术院团担任客座教授。

曾代表学校在国家大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中担任中国舞教学部分的主讲人;BTV《厉害了我的课》北舞附中专访的主讲人;参加CEFA首届艺术职业教育舞蹈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代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主讲的教学精品课程: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女班)获教学精品课程最佳展示奖。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为全国多地艺术院校进行专业指导。

张晓梅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主要成绩:自年开始专门研究朝鲜族舞蹈,并多次赴韩国交流、学习、演出。年开始进行朝鲜族舞蹈的教学与创作研究,创作了朝鲜族独舞《扇骨》,获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恋舞伊人》获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作品银奖;《清扇?闲郎》,获第五届荷花奖舞蹈比赛“创作铜奖”;创作朝鲜族独舞《小小长今》《太平女人》《神祭》《心泉》《出征》等,朝鲜族群舞《和合氤氲》《泪的印迹》《鼓悦心醉》等。此外,还创作了汉族独舞《一枝红杏》群舞《杨柳轻扬》藏族群舞《热巴卜姆》等。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创作作品《徽娘》获得“原创教学剧目一等奖”。

年,带团赴韩国参加“第十四届国际创舞艺术节”,上演本人专业研究成果及创作作品,并在艺术节研讨会上发表论文《中韩两国传统舞蹈的现代式继承与发展》。

年8月-11月,受香港演艺学院邀请讲学,并为学院演出季创作作品《和合氤氲》并演出成功。

年12月受邀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给大剧院的会员们做题为《长白山下杖鼓情——朝鲜族舞蹈表演赏析》讲座。

年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参赛论文《浅析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获学术论文一等奖。年该论文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上发表。

年主编《韩国传统舞蹈教程》一书(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

年主编并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教程》(女班)。

年撰写《从预设语言入手搭建创造形象的阶梯——有关千秋水色的创作体验》发表于《舞蹈》年06期。撰写《木本水源——对朝鲜民族传统舞蹈的坚守与表达》发表于《舞蹈剧场》年(下半年)期刊。

科研成果:近几年带领科研小组完成《朝鲜族地域性舞蹈作品与组合之比较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应用理论研究》(实践教材)等科研课题,并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

北京卓越艺术人才(舞蹈)培养高校联盟系列活动的“精品课程展示”中,在黑匣子展示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课》(朝鲜族)女班课程内容。

年所教课程“朝鲜族舞蹈基础训练课”评为学院优质课程。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上演《千秋水色——张晓梅导师工作坊》主题晚会(研究生部主办)(年课题)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一般项目《中国民族民间舞口述史(第三册)》(年课题)

王晓莉

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副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基础教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传统舞蹈及传承人研究;藏族地域流派风格舞蹈研究等。年至今,重点对中国青藏高原五大地区个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工作。

主要成绩:《中国民间狮子舞的发展与演变》、《藏族舞蹈中的面具艺术研究》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舞台创作有《辣妹子》、《*河摇月光》、《那一年》、《水月歌》、《刀赞》等多部作品。

本人担任由潘志涛教授主编《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法》中女班部分教材撰写;年完成《藏族舞蹈文化概论》研究专著;年完成《藏族古代舞蹈艺术图像学》研究专著;年完成《当代藏族舞蹈艺术的嬗变》研究专著;年9月完成《藏族地域流派风格舞蹈教程·卓》(上册)。

冯莉

博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民间文化论坛》副主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研究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间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传承人口述史理论研究。

主要成绩:著有《东巴舞蹈传承人——习阿牛、阿明东奇》、《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以纳西汝卡人的信仰生活为例》、《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合著)、《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泥人张”彩塑(北京支)》等。年,入选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主持《纳西族仪式舞蹈研究》《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等多个国家科研项目。

四、课程安排:

时间

第一天(13日)(周六)

第二天(14日)(周日)

第三天(15日)(周一)

第四天(16日)(周二)

第五天(17日)(周三)

第六天(18日)(周四)

第七天(19日)

(周五)

上午

1-2节

3-4节

开学式

(校领导及各部门领导、专家代表、全体学员)

主任讲座

介绍系部近年来专业定位与学术追求

(*奕华)

教授工作坊

“文化浸润、传承创新”中国民族民间舞多维度教学方法探究

(*奕华)

教授工作坊

从国际国内的*治、文化发展,谈理念说思路论方法。

(潘志涛)

教授工作坊

“课堂教学素材与舞台创作作品的内在联系与实际操作”

(张晓梅)

中专教育理念、教材建设与教学方式交流讲座

(杨纳、白涛、*翎)

高等教育办学思路与管理策略

(郭磊)

中午休息

下午

5-6节

7-8节

教授工作仿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与审美

(许锐)

教授工作坊

舞蹈田野调查方法

(冯莉)

教授工作坊

藏族地域流派风格舞蹈教程.卓(上册)

(王晓莉)

教授工作坊

“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编排法的实践意义”

(周萍)

教授工作坊

朝鲜民族传统舞蹈表演形态及其教材类型建构

(韩贤杰)

教授工作坊

用舞蹈形象、意象好好说话

——舞蹈作品案例分析

(赵铁春)

结业式

(校领导及各部门领导、专家代表、全体学员)

五、报名要求:

1.身体条件和健康程度符合舞蹈专业要求。

2.报名日期:年6月20日开始登录网站报名,截至年7月5日报名网络系统关闭,额满为止。

3.招生网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班速递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