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风波再起,为何屡禁不绝?
年3月,上海警方侦破一起销售假冒大益、中茶等知名品牌普洱茶特大案件,捣毁制售假窝点10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缴获假冒知名品牌普洱茶茶饼10余吨,市场价值高达18亿人民币。
类似的案件笔者几乎每年都有所耳闻,为何造假售假屡禁不止?
高额的利润,品牌茶在市场上认可度高,价格也相对高,而造假成本低,中间的差价利润很诱人,很多人抵不住诱惑而造假售假。
但笔者发现知名品牌口粮茶却很少有人造假,这又是为什么呢?
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如果是口粮茶,造假的成本和销售的价格相当,无利可图。
当然有一些假茶是非常容易被识别的,就拿大益茶来说,大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包绵纸方式(背面一把抓),所以如果大益茶背后是整整齐齐的,大概率就是假茶了。
为何要选择造假老茶呢?
老茶的识别难度大,且利润空间高,所以造假的商家有漏洞可以钻,利用消费者的盲区售假。
例如大益“96玫瑰大益青饼”现在市场价为元/片,但笔者有留意到某平台上居然销售着元/片。
最大的漏洞在于棉纸包装方式,居然是现在包棉纸标准的1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