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农业文化遗产迎新生
在景迈山,山上是古茶园,山下是生态茶。生态茶是在原来台地茶的基础上,植入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在茶园里种植乔木、灌木等,形成丰富的层次,同时使用有机肥,采取绿色防控方式,提升茶叶品质。对于这样的改造,当地茶农深谙其中道理。周天宏说:“按照自然生长方式进行下去,百年甚至千年后,这些生态茶园将会变成一片又一片古茶林,为子孙后代真正留下‘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当然,我们也对现存古茶树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每年只能采两季茶,每次只能采70%,让人与茶树保持良好关系。”从古至今,在景迈山,不论是古茶园还是生态茶,都在默默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特别是这里成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以来,人们对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片古茶园的爱护更深切。普洱茶在向全世界传递甘醇茶香的同时,也传递了古朴的中国农业文化。当然,它的价值还不止于此。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茶产业是澜沧最好的脱贫产业,也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澜沧县景迈村芒埂村民小组,布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尹一然正在忙碌。现在,合作社已经有60多户社员。她告诉记者:“合作社向社员收购茶叶鲜叶,然后加工成毛茶,再提供给茶叶生产企业。这样的合作模式,既可以保证农民有稳定的收入,也能让古树茶的价值得到体现。”施正芊的家在澜沧县大山乡,上学期间,她就对普洱茶与茶文化有了深入了解。毕业后,她当过导游,管理过酒店,还曾是一名茶艺师。年,她来到翁基古寨,租下了老乡的房子,开办了“施施茶社”。施正芊告诉记者:“客人们可以在这里品茶、感受布朗族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亲身体验采茶、炒茶等过程。”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刀永强告诉记者:“年,澜沧县茶产业为农民带来的人均收入达到元。未来,澜沧县将在做好古树茶资源保护的同时,推动茶产业向优质、有机、健康、高效转变,加快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把其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茶产业正在释放更大的潜能。据了解,今年1月底,国务院批准景迈山作为我国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项目,或将为这里增添新的优势。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编辑:April小顾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