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杏坛不必有其地
云南省普洱市一中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顾炎武滇南浅夏似入伏,哈尼山寨隐群山。近日,在学校组织下,普洱市第一中学班团学生干部以及教师代表到墨江县朕珠镇者铁村勐簸村“普洱市一中民族团结教育哈尼文化传承勐簸教学实验基地”开展“共建民族大团结,坚定信念跟*走”研学实践活动,为激活办学活力,推动校园和谐发展,建*一百周年献礼。活动中,师生们不仅身临其境感受了哈尼山寨的神秘,《民族语言和民族音乐》拓展型课程老师还为师生们讲授了哈尼服饰、哈尼美食等民族知识,让学员们感受到了独特的哈尼文化魅力,看到了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南边疆地区绽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鼓励支持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结合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尊重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进行选择、参与、表达、思考和实践”。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构建和完善学校拓展型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多样的选择性课程,对于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起到积极作用。普洱市一中着眼*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学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实行了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拓展型课程也随之应运而生。“杏坛不必有其地”,学校在现有行*班级执行国家课程的机制下,首次运用“选课走班”的逻辑程序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按需走班的教学实践。年春季学期,学校拓展型课程在原有34门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调整,增加到39门,涵盖科学技术、文化素养、体育艺术、实践教育等领域。依据国家对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目标,拓展型课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三级四类多元”的分层分类一体规划培育体系,实现全面育人、健康发展。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赋予了地区和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为给青少年提供更为丰富的课程实践机会,学校积极转变课程建设理念,原本单一、封闭的课程开发理念转变为多元、综合、开放的课程建设理念,充分挖掘优势教师和优势学科资源,组建首届“拓展型课程建设团队”,制定《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通过内联为主、外引为辅、多点联动的建设思路,构建出学校独具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发展谱系。如今,如果你问普洱市一中学子最喜欢什么课,孩子们的回答中一定有——“拓展型课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普洱市一中精彩纷呈的拓展型课程一探究竟……一类:科学技术类拓展课
(《计算机编程》)二类:文化素养类拓展课
(《地理视角看普洱》)(《走进经典》)三类:体育艺术类拓展课
(《西方美术》)(《书法》)(《足球》)(《羽毛球》)(《吉他初级》)四类:社会实践类拓展课
(《劳动教育》)(《哈尼文化》——哈尼山寨研学)(渴望参加更多门拓展课的孩子)(拓展型课程表)普洱市第一中学年5月11日图/刘露、高雨舟等文/刘露(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建设总负责人)编辑/吴晓琼审核/吕志国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