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传承民族文化,体味哈尼情怀
普洱市第一中学“共建民族大团结,坚定信念跟*走”研学教育活动
水光潋滟起,绵绵乡韵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牢固我校各族青年学生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进而推动校园和谐发展,为建*一百周年献礼。年4月25日普洱市第一中学七年级八年级班长、高一二年级团支书以及教师代表到墨江县朕珠镇者铁村勐簸村开展“共建民族大团结,坚定信念跟*走”研学教育活动。
携着一缕浅夏的芬芳,体味着融汇在山水之间的民族文化,我们走近勐簸村,寻那片隐匿在群山绵延之中的哈尼山寨,觅生活学习之外的民族情怀。
这是一个神秘的哈尼山寨,坐落在向阳的山腰,依傍山势建立村寨。这里水清树荣,花香鸟语;这里风光旖旎,民风古朴;这里野香飞扬,水波潋滟;山寨周围青山环绕,好像深藏着很多古老而诱人的秘密。
刻着“得鲁合号”字样的石碑屹立在村寨门口,寓意着万物皆有灵。石碑饱经风霜,被冲刷的光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勐簸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见证了人来人往。
沿着干净古朴的小路上去,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组成的哈尼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仿佛一尊尊历经沧桑的古老雕塑,静默在小路两旁,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异常古朴庄重而优雅。
寻着欢快的歌声,嗅着久违的乡土气息,哈尼同胞们欲扫家门迎远客,歌声频频主情真,热情欢迎大家的到来,干净透彻的嗓音是哈尼族生命情调的自然流露,一颦一笑,质朴本真,无不体现着哈尼人的热情和淳朴。
伴着歌声,眼里尽是一片印满焕发着民族光彩的世界。走进写有“哈尼山寨”字样的展览室里陈列着许多即将消失的物件:木犁、石磨以及留印在相片上的文化足迹和民族烙印,保有哈尼文化千丝万缕的记忆,勾起淡淡的乡愁,这些旧物件慢慢退出了日常,有人不曾见过,有人默默收藏,在一遍遍找寻里熠熠生辉。
美食是美好生活的催化剂,糯米粑粑是哈尼人必不可少的美食,以糯米为主要的原料,将蒸好的糯米饭舂捣之后抟压成圆形。预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圆满企盼,这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圆润饱满的糯米粑粑出品,都让哈尼族文化与精神通过食物传递给大家。
哈尼服饰是哈尼传统文化的精髓,服饰记录着文化本身,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服饰上的装饰物品和刺绣图案,是自己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射,也是对祖先英雄业绩的缅怀和记述,保留着最初的民族文化语言。
棕扇舞古朴深沉,舞姿稳健,韵律新颖,闪转腾挪,舞姿翩跹,表现出哈尼人淳朴豪迈的性格与稳重有力的民族气概。
同学们也许对于这份文化的认知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探索,也许此刻一针一线的记录还不够深刻;一步一跃的舞姿还不够到位,但我们依旧愿意去不停尝试,留下一丁点儿关于服饰纹样、舞蹈动作记录的痕迹。
木桌相连,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这不仅是与生活的衔接点,也是哈尼人们沟通、交流的一架桥梁。热气腾腾的哈尼菜肴映射着哈尼族的精神文化与生活方式,所有人温暖相聚,通过品尝舌尖上的哈尼味道,感受哈尼人生活的温度与美好,聆听山珍美食背后的生活故事,一起重拾那些封存在地域文化里的民族印记。在这场多彩的盛会里,共叙一段团结和谐的温情。
在清澈嘹亮的祝酒歌的熏染下,孕育出“和谐共处、合乐无间”的生活文化气质,这正是哈尼族开放包容、睦邻友好、和乐共生的民族精神的完美诠释。美食与歌声巧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带给人另一种奇妙的味觉与听觉的体验。
民族精神塑造人、民族文化培育人、民族艺术熏陶人。民族文化教育,用最纯正的思想,成为市一中学子生活和学习的奠基,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体验了民族团结品质,感受了独特民族魅力,并逐步找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密码。文化根脉是一个民族的灵*,传承文化根脉,走近民族文化,走进哈尼族灿烂文化的根。
普洱市第一中学
年4月28日
图/高雨舟
文/高雨舟
编辑/吴晓琼
审核/吕志国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