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党史学习教育开滦十中八1班演绎
TUhjnbcbe - 2021/7/3 18:24:00

编者按:在第十一届校园读书节期间,开滦十中把*史学习教育融入师生阅读,老师和同学们重读历史,诵读经典,将阅读成果以歌舞、朗诵、课本剧等生动形式进行编排表演,营造了全校师生学*史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爱国、爱*热情。

本期推出八1班同学创作并演出的情景剧《金沙江畔》。

精彩视频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红色故事一代代传颂,红色精神扎根人心中。

我们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阅读长征,在毛主席的诗词中感受长征,在这段苦难与辉煌的历程中敬仰英烈。

血战湘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各路红*历经千辛万险,纵横十余省,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百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壮举。

精彩瞬间

我们的创作

《金沙江畔》剧本

八(1)班张馨天创作

旁白:年10月中国工农红*从江西瑞金出发,转战十四个省,历经艰难曲折,战胜了重重险阻,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行程两万五千里,最终在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和甘肃会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世界*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在长征途中涌现了许多的感人故事,如《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特别是《一袋干粮》中有一位年仅十三岁的女红*战士故事,更是感人至深。你们看,他们来了!

(旁白退出,红*队伍上场,有十人组成正在行*,走到舞台中央)

指挥员:同志们!我们过湘江、渡赤水,喋血而行;我们强过嘉陵、巧渡金沙,英勇无比;我们飞夺泸定桥,在烈火中前行。而今,我们攀过来那高耸入云白雪连天的夹金山;我们的战士用生命守住了防线,用热血暖化了雪山。快了快了,就快了,同志们再坚持一下,过了草地,过了这条小河,我们就离胜利不远了。各单位注意,照顾好周围的伤员,过河!

(大家绕场一周,过河)

伤员:哎呀!(伤员险些跌入河中,小兰立即扶起伤员,小兰的干粮却掉在河里)

小兰:我的干粮!

伤员:怎么了?

小兰:没事没事,你怎么样?

伤员:谢谢,咱们继续走吧!

(大家继续向前走)

指挥员:现在大家原地吃干粮,休息一会继续前进。

(大家坐下来开始吃干粮,这时小战士小兰悄悄躲在大家的后面,被看护长发现)

看护长:小兰你怎么不吃东西,你的干粮呢?

(这时大家都把目光朝向小兰,并陆陆续续的走到小兰身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询问)。

伤员:小兰,你扶我的时候,是不是把干粮掉在河里了?

某同志:(走近小兰,翻看小兰干粮袋,抓出了一把草)大家看,小兰的干粮袋里只有一把干草!

小兰:(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刚才,我不小心把粮食掉到河里了,但是大家的干粮也很少,我怕大家惦记我,所以我就抓把草塞在干粮袋里了。

指挥员:小兰你才十三岁,还是个孩子,不吃干粮怎么有精神和大家一起过草地啊!

(这时,大家纷纷拿出一点干粮送到小兰手里)

小兰:(激动地连声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行了一个*礼)。我一定不辜负首长和同志们的关怀和希望,做一名坚强的红*战士,跟上队伍,走出草地,和大家一起迎接胜利的曙光!

(大家簇拥在一起)

指挥员:这才是我们的好同志啊!大家都要向小兰同志学习。好了,我们坐下来继续吃干粮吧!

(大家边吃着干粮,边聊了起来)

伤员甲:你是来自西藏的小姑娘吗?

伤员乙:你们那儿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吧,快跟我们说说吧!

珠玛:那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其实这一路随红*走来,咱们的共产*,就像故事里的戈登太子一样,带领着我们去寻找建立新中国的宝藏,就让我慢慢道来!

(表演评剧《金沙江畔》,大家席地而坐地。)

珠玛(唱):古时候有一个国王的儿子名叫戈登,对百姓的疾苦最同情。戈登他年幼志气大,深忧国弱百姓们穷。听人说海底下有一件宝贝能够救国,戈登他为取宝贝不怕牺牲。一百个青年来做伴,乘上大船扯起了帆蓬启了程。汪洋大海无边境,要战胜风岛、火岛、妖精岛,宝贝才能取成。好容易看见了海的彼岸多么高兴,可不好了!忽然起了一阵风。耳听得咕咚咚不住地响,好似地裂山又崩。飞沙走石难睁眼,天昏地暗雾蒙蒙。哗啦啦大雨不住地下,唰啦啦的冰雹打个不停。船被打得粉粉碎,一百个青年把命坑。可怜那戈登太子双瞎眼,他再想前进万不能。他爬,他爬,他爬,他再也爬不动了。戈登太子决心感动天和地,决心感动了大海洋。天上的太阳老爷给他取暖,地上的鹦鹉歌唱悠扬,歌唱悠扬。海上的大象给他带路;大金鹰领他见国王;云珠公主给他治好了眼,取得宝贝回家乡,回家乡。中国有了共产*,雪地高原见太阳。北上抗日把国救,不怕艰苦路途长。戈登太子人人敬,红*比他更坚强,红*比他更坚强,更坚强。

指挥员:大家说,这个故事讲的好不好啊?

齐声回答:好!

指挥员:同志们,让我们向草地出发!向胜利进*!大家有没有信心!

齐声回答:有!

指挥员: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全体行*礼后退场)

写于年4月3日

我们的感想

杨智宇同学:我参与演出饰演指挥员一角,感到特别荣幸!我们团队虽然只是展现了红*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但是我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红*艰苦的斗争环境和他们顽强的革命精神。我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中回顾那些苦难与辉煌的长征故事,敬仰英烈,更加感到要珍惜如今的和平年代和幸福生活,我们要努力学习,强健本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百年正芳华,未来有我们!

赵楚然同学:从没想过自己的光芒可以闪耀在舞台上,当我真的站在舞台上时,大脑空白,仿佛台下没有观众,身边没有人,但当背景音乐响起我突然惊醒,沉下心,稳住气,按照平时老师的指导……当掌声响起,我才知道我真的完成了这次表演。

当我知道我要演主角小兰时,我其实是有一丝雀跃,可同时也有无措,但决定了要做,就一定要做好!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但排练过程中我才发现演员的不易,台词要背熟,表演不能生硬,要有活力,要代入人物感情,每一个细节都要细细品味,再加上成员之间需要磨合得很顺畅,我有几次真的想放弃!但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使我坚持了下来,他们的每一句夸奖、每一个微笑,都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尤其是长征故事中所体现的红*战士永不放弃执着前行的精神更使我暗下决心!

我很享受站在舞台上的感觉,也很珍惜这次机会,感谢我们的团队,每一个人的辛苦付出都是节目成功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拓展阅读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年,为了跳出数十万国民**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欲将红*歼灭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中央红*决定实行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他们准备抢渡金沙江,夺取战略转移的主动权。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从海拔五六千米的昆仑山南麓、横断山脉东麓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水流湍急,难以徒涉,是红*北上的一大险关。

如此天险,再加上国民**的前堵后追,要想渡江绝非易事。但是,英勇智慧的红*,用一连串“巧招”实现了这一战略意图。

巧用“调虎离山计”

4月初,中央红*南渡乌江后,直奔贵阳,一度打到离贵阳城20公里的飞机场。毛泽东的作战意图是“调虎离山袭金沙”,指出“只要能将滇*调出来就是胜利”,因为西进云南、渡过金沙江,必须调出滇*,扫除主要障碍。

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看到红*直逼贵阳,自己身边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急令滇*主力紧急增援,又严令湘*、桂*等各路*队对红*堵截。直到发现红*在贵阳东三四十里外向西南急进,才解除警报。

正当国民**纷纷向贵阳以东集中时,中央红*主力突然由清水江地区急转南下,以每天60公里的行*速度,向云南方向疾行,逼近昆明。

这时,大部滇*已调往贵阳“听用”,昆明城内及其周围兵力非常空虚,蒋介石派出追击的部队也远距红*三天以上路程。为保住昆明,“云南王”龙云让尚在曲靖以东的孙渡纵队取捷径赶往昆明,并调集云南各地民团前来防守。这样一来,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就大大削弱了,为红*巧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巧用“龙云献图”

红*进入云南东部平原后,对当地的地形道路很陌生,仅有一份全省略图且地点路线都很不精确,完全靠询问向导一步步探索,少不了走弯路。

巧的是,当红*包围曲靖向马龙前进时,迎面截获了由昆明驶来的给薛岳送物资的汽车。车上满载着宣威火腿、云南普洱茶、白药等,最为重要的是,车上还有印刷精致的一比十万的云南*用地图。原来,薛岳因没有云南*用地图,请龙云送去。龙云原本要派飞机去送,但是机师忽然生病,只好改用汽车。没想到被红*截获。

这些地图为红*行*作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毛泽东知道后开心地说:“当年孔明入川有‘张松献图’,今天红*入滇有‘龙云献图’。”

乔装打扮巧取三城

4月29日,中共中央、中革*委发出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红1*团接到命令,立即派红4团向禄劝、武定、元谋急进。团长王开湘、*委杨成武了解到,国民*的“中央*”还没有去过这几个县,决定由先头分队化装成执行任务的国民*“中央*”,智取禄劝、武定、元谋三县。

红4团抽出三个连,利用先前缴获的一批国民**服和武器,化装成国民*“中央*”。当部队到达禄劝时,民团武装看到出现在城门口的这支队伍服装整齐,扛着清一色捷克枪,于是断定“中央*”来了,引着部队进城。县长和*警官绅各色人等“热烈欢迎”,还将国民*云南省*府交办的粮款全部交出,并置办丰盛的“接风宴”。

红*要启程,禄劝县县长又通知武定县县长。武定县又作准备,欢迎“中央*”的场面更加隆重,气氛更加热烈。就这样,红4团一天中没费一枪一弹就巧取三城,为大部队直插金沙江赢得了时间。

说服船工巧过皎平渡

红*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中央纵队先遣干部团一部,一昼夜行进公里,于5月3日晚抢占了金沙江皎平渡口,缴获2艘木船。

与此同时,红1*团赶到龙街渡口,但江宽水急,国民*飞机经常低空袭扰,架设浮桥没有成功。按照中革*委命令,他们留下少量部队和工兵继续架桥以迷惑敌人,其余抵达皎平渡口。龙云、薛岳果然上当,断定红*要在龙街渡江。中央红*右纵队第3*团抢占了洪门渡口,因船只少,水流急,不能架桥,部队难以迅速渡江,除留第13团在洪门渡江外,其余也改由皎平渡江。

但红*在皎平渡口一共只找到6艘木船,大船可渡30人,小船只能渡11人。而且,当地还有“夜不渡皎平”的旧俗。

这6艘木船,承载着两万红*的性命,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为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伯承等直接指挥,严格渡河纪律,不争不抢,保持秩序,确保渡江安全。

他们还找到汉、彝、傣、纳西等各族船工36人,杀猪宰羊一天管6顿饭,每天给每个船夫5块大洋工资。船工受红**策感召,打破“夜不渡皎平”的习俗,6艘船连续摆渡7天7夜,帮助红*胜利渡过金沙江。

5月9日,2万多人的红*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未掉一人一骑。两天后,当国民**先头部队赶到金沙江边时,只看到岸边留下的几只破草鞋,红*已不知去向,渡船也没找到一艘,只能望江兴叹……

红*摆脱了几十万敌*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保存了红*的实力,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了一个好头。

“金沙江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来渡江。不怕水深河流急,不怕山高路又长……”今天,在金沙江边,这首红*歌曲依然被人们传唱,赞颂着当年红*巧渡金沙江的传奇战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史学习教育开滦十中八1班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