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端午节
TUhjnbcbe - 2021/7/8 15:2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每到端午佳节,各种贺节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正如歌谣:"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节名由来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五月"与"午月"通。《说文解字》载:"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先秦时端午节为午月午日阳中至阳之日,汉代时朝廷为了便于过节将端午节改为"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重五节、地腊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午日节、龙日节、夏节、五月节、诗人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渊源发展

历史渊源

古老传统节日源自原始信仰,节日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民俗大节,起源于百越地区古越族举行龙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古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史籍记载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祀龙祖的节日。自秦汉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为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扒龙船,即是龙舟竞渡,最早是古越族人祭龙图腾的一种祭祀活动。百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午月午日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图腾祭祀的习俗,在每年阳气旺盛端始的午月午日,用刻画上龙形的舟楫载上古粽籺等贡祭品以竞渡形式祭祀龙祖,解厄祈福。时至今日,扒龙船仍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data-linktype="2"data-logid="h3-title"style="color:transparent;background:url("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